第十四章 王佐之才(第2/2 頁)
“話說兄長此行,可遇到什麼難事否?”
“確然。宋太宰華父督狡黠,預先設好了局,防範鄭伯發難...”諸兒將宋國之事詳細地說與孟姜聽來,“若非華督之意只在保他自己,我恐今日不能全身而退啊。”
“兄長說笑。量曹伯之能,如何擋得住兄長歸路?只是,以孟姜愚見,鄭伯不見得不知華督之謀,反而可能故意賣了破綻給華督。”
“何以見得?”
“兄長言及鄭伯近日頭疼之事...”孟姜在諸兒背後跪坐,將兄長的冠帶卸下,解開發髻,一邊用玉梳輕柔地梳理還微有些溼潤的頭髮,一邊將自己所思所想娓娓道來。
“天子與鄭伯有嫌隙之事?”
“正是。昔日鄭伯即位之初,鎮壓其弟共叔段的手段,兄長可還記得?”
“記得。”諸兒點點頭。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這是《左傳》中的第一篇詳細講述的事蹟。鄭伯放任同父異母的弟弟共叔段的僭越行為,一步步培養段的叛逆之心,最後在段自以為萬事俱備發動叛亂時將其一舉擊敗,與共叔段有關聯的勢力也被連根剷除。
“簡而言之,鄭伯謀事,時常示人以弱,使對方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放鬆警惕。”“天子如果真的要討伐鄭伯,必然召集宋、衛、陳、蔡,對鄭國形成包圍之勢,其中陳蔡弱小,宋衛強大,”孟姜用纖柔的手指在諸兒的背後描繪列國的地圖,將參會各國一一指出,最後畫了一個包圍鄭國的圓圈,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假使宋、衛、陳、蔡會同王師伐鄭,大軍壓境,恐怕即便是鄭伯也無力迴天了。”
“但如果宋國不響應天子的號召,那麼僅憑衛、陳、蔡三國和王師,實力並不勝過鄭軍許多,鄭伯尚有一戰之力。甚至,以我不成熟的猜測,鄭伯是認為以鄭軍之力,能夠勝此四國聯軍。”
“如此看來,鄭伯若真的非要殺掉華督,扶立公子馮為宋君,那麼宋國明顯不會聽從天子之命,而是聽從鄭伯之命,那樣一來,天子一定會蟄伏等待下一次機會;如果鄭伯貌似鎩羽而歸,那麼天子會認為宋國並不服從鄭國,而是會響應王命,那麼,天子就可能在過早的時機發動對鄭伯的討伐。”
“鄭伯年邁了。將來的隱患最好在自己還在的時候就排除掉,不是嗎?”
諸兒聽著孟姜的分析,笑道:“今日我遇到一位大才,與他言及此事之時,其人所言,與你現在所想大同小異。可惜他不肯出來輔佐我。”提起筆,翻出一卷空白的竹簡,道:“可否再為我分析一遍?”
“誠如兄長所願。”
兄妹二人各自扮演齊、周、鄭、宋、魯、衛、陳、蔡諸國之君,推演局勢發展的可能。夜半三更,竹簡、木牘橫七豎八擺了一地,終於辦完要事。
一陣春風吹來,油燈忽然熄滅。今夜卻是新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