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頁)
時,她開啟車窗,觀望山上倒退的景色。
現下正值秋季,孔雀山滿山披紅。大片的楓樹和樺樹,也不知何年何月種下,已經和那些老式建築融為一體,沉澱著厚重的歲月感。
帶著浪漫基因的老地方總比現代化建築更具吸引力。
何珊娜還是第一次看見孔雀山的紅葉,和車主稱讚了幾句,說沿途紅楓不比香山差多少。
孔雀山以白樺為主,二者一個天南,一個地北,各有各的特色。
路程走了大半,何珊娜想起正事,便和車主攀談,&ldo;那位董女士是怎樣一個人?&rdo;
車主是山上的住戶,只是順帶她一截。
一聽這話,車主便知道她是到秋水宅採訪的媒體,禮貌地笑了笑,只說:&ldo;那家人都挺好的。&rdo;
何姍娜有自己的小心思,她小心翼翼地試探著說:&ldo;舊報文有一些評判董艾二人結合的文章,把董家姐妹比做大小周後。&rdo;
&ldo;人言可畏,跟風推動輿論嘛。&rdo;司機語氣不大好了。
做這行要懂得察言觀色,何珊娜掀了掀唇,低頭翻起薄薄的幾頁紙。
……董家姐妹,倫敦墜亡案,緊隨其後的失蹤案,艾家事故頻發,串聯起來越看越像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
車主在一棟老式洋房把何姍娜放下來,便驅車往山上住宅區去了。
幾十棟風格各異的舊宅錯落有致,風吹過來,林木掩映下的庭院露出老宅的屋頂。
在灰白的矮牆外是一片平坦乾淨的活動區,蓊鬱蔥蘢的柏樹、榛樹、喬木夾道而生。
何珊娜走上前按門鈴,發現鐵門足有十米來寬,欄杆內的鐵線蕨和香樟樹探出茂密的枝葉,招搖地左拂右擺。
矮牆緊挨鐵門之間的兩座柱子頂端各放了一盞圓燈,黃銅的燈座,鏤以花紋,風格是新中式。左邊柱子的矮牆鑲著一塊大理石名牌,隸書&ldo;秋水私宅&rdo;,下面輔以英文。
阿姨開了門,上下打量,&ldo;是預約採訪的何小姐?&rdo;
何姍娜應了聲,阿姨說:&ldo;何小姐,請跟我來。&rdo;
她跟在阿姨後面,走在小徑的樹蔭裡,滿眼的好奇。
宅子很大,走過一片花圃,一陣斷斷續續的說話聲傳來,再走幾步,茂盛的灌木叢冒出一個黑咕隆咚的人影。
阿姨突然停下腳步,解釋道:&ldo;臧先生恐有不便,何小姐還請見諒。&rdo;
何珊娜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笑了笑,和阿姨在原地靜候。
一位年過半百的男士迎面走過來,何珊娜竟感到莫名的敬畏。
男人一身黑西裝,頭髮雖已花白,卻利落齊整,一張嚴肅臉,身姿筆直挺拔,走路像帶著一陣風。
他眼睛不看路,扭著臉和跟在身後的年輕人說:&ldo;任何情況下車庫都必須有一臺車備用,現在急用你說沒有,沒車就不能想辦法,到杜家羅家去借。說多少回也記不住……自己好好反省反省。&rdo;
助理被訓得抬不起頭,悄悄抬了眼皮,見阿姨引著人來了,連忙說:&ldo;臧叔,來客了。我去杜家借車吧。&rdo;
杜家隔的並不遠,來去幾分鐘,助理還沒走幾步,杜家長子杜堰風風火火地過來了,老遠就扯著嗓子問:&ldo;臧叔,咋的急著下山啦?&rdo;
杜家的人都來了,助理也不用去了,只能去招待客人。
一看是杜堰那大塊頭,臧巖眉頭舒展,&ldo;小十早上的飛機,機場沒接到人,不知道哪去了,我現在必須下山去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