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錫袍(第1/2 頁)
由於緬甸的君主制度早在1885年貢榜王朝滅亡後就已經消失了超過一百年。
那個時候,正值鼎盛時期的英國帝國在全球範圍內侵略擴張、建立殖民地,對緬甸發動了三次戰爭,並於1885年成功攻克曼德勒,俘獲了貢榜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錫袍。
自此以後,緬甸徹底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被納入英帝國旗下的英屬印度地區的一個省份。直至二戰結束後,全球範圍內的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緬甸經過三年的鬥爭,才終於擺脫了英國殖民地的身份。
然而,緬甸旋即陷入了長期的內戰之中,至今也不過是從那七十年前的戰火中延續而來的故事而已。彭德義選擇了效忠,原因在於這位君主是華人,同時緬甸各地能夠給予他們支援的力量幾乎已經不存在。
佤邦聯合軍和勐拉軍已被消滅,克欽軍第三十師歸順了緬甸聯合政府,目前正與軍團交戰,自身難保。此時軍團即將完成對緬甸的大一統,彭德義親眼目睹了軍團如何以數百人之力摧枯拉朽般擊潰盤踞果敢的緬軍,佔領老街縣。儘管他對君主立憲制並無信心,但他明白自己無法抗拒。
既然不能拒絕,那麼與其留下不佳的印象,不如大方地向王耀宣誓效忠。他把所有的疑問深藏心底,只表示了自己的忠誠。
王耀並未在意彭德義是否心存疑慮或因畏懼兵威而臣服,這些對他而言都不重要。只要王耀手中還掌握著軍團這張最大的底牌,即使有人叛變,也會被軍團的戰士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鎮壓!
王耀起身,緩步走向彭德義。身高僅一米六幾的彭德義感受到面前這位年輕人帶來的壓力,不禁聯想到一位歷史人物——那位十三歲登基,二十一歲親政,二十二歲剷除毒瘤、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不知為何,彭德義覺得眼前的這位年輕人所懷抱的野心恐怕遠不止於成為緬甸的君主,甚至可能……還未等他細想,王耀已在面前停下腳步,問彭德義:“你願意繼續從軍,還是選擇從政?”
彭德義謹慎地抬頭看向王耀,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照常理來說,像他這樣率領部隊接受改編的將領,最好不要再掌權,以免招致他人攻擊,甚至遭受排擠。但是面對這位軍團最高指揮官自帶威嚴的年輕面孔,彭德義卻絲毫感受不到猜忌,只覺其胸懷猶如大海一般寬廣。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從政,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彭德義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願望。畢竟,戰爭即將結束,果敢軍也被軍團收編,他繼續從軍確實不太合適。加上他這輩子跟隨父親四處征戰,顛沛流離的生活早已令他厭倦。
此刻的彭德義,只想回到老家去建設家鄉。
“準了!”王耀伸出手,旁邊掛著顯示器的牆壁上顯示出一張緬甸地圖。他將其放大並在果敢區域一點,說:“‘果敢’這個名字就讓它成為過去吧,老街依然保留縣級行政區的地位,管轄區域包括原來的果敢特區,陳來做這個縣長。”
彭德義簡直不敢相信,原本他還以為王耀會將自己調任到景東周邊某個小縣城或其他地方任職,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如此放心地讓他重返老家老街縣。
這真是一種何等開闊的胸襟!“當然,你年紀也不大,我希望你能在行政部門有所作為,帶領果敢人民走向富裕。果敢軍組建的建設兵團暫且留駐老街縣,負責修建從老街通往弄滾,以及通往龍國邊境口岸的道路。”
彭德義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龍國的發展速度迅猛,老街縣本來就有邊境口岸,假如有特色發展,必定能夠崛起。
“陛下您的恩情,微臣無以為報!”彭德義再次為王耀的帝王氣度所折服,單膝跪地,低頭道:“只要微臣還在世一天,老街和果敢若有差池,微臣願提頭謝罪!”
王耀對此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