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ldo;唉,那你說咋辦?&rdo;
&ldo;咋辦我也不知道,不過總不能還跟之前似的,至少不能再任你家人磋磨了。他們張一次嘴就幾百幾百的,啥日子都得毀了。
從今往後你給我機靈著點,辦啥事之前都想著點孩子,看看譚丹譚雙她們吃的是啥穿的是啥,再看看咱孩子,你可真的不能糊塗下去了。&rdo;
&ldo;行,我知道了,以後有啥事我先問問你,你不答應我絕對不應承。&rdo;
譚守林和王佩討論了半天,也沒想出來一個怎麼才能讓日子過得好一點的辦法,倒是在對待老譚家那些人的事情上取得了統一的意見,這讓一直裝睡偷聽他們說話的譚笑很是滿意。
想要發家致富,觀念和膽量是第一位的,有了自己這個重生的人,致富的法子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是想要說服父母去改變,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譚笑回來的這段時間,一直都在擔心這個問題,在她看來,上一輩的爸媽最後落得那樣一個結局除了自己和弟弟沒有出息之外,他們自己膽小、凡事瞻前顧後是更為重要的原因。
九十年代初期,雖然已經不是八十年代擺地攤的都能發大財的年代了,可這裡是東北農村,文化的傳播速度比較緩慢,外面那些先進的東西都還沒有傳進來,人們也還沒有開始做小生意發家致富的概念。
就拿譚笑大伯和三叔所在的供銷社來說吧,國家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經開始把供銷社對外承包,所有職工停職。但是在拜泉縣,這件事要一直到1992年年初才能初見端倪,92年的年底才徹底貫徹實施。
從每天早上六點的廣播新聞中,譚笑知道歷史的車輪依舊如上一世那樣在向前快速的行進著,而這裡,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地方,只不過是因為距離遠而步伐慢了一些。
但春風就是春風。總有一天改革開發市場經濟的大潮會蔓延到這裡,在它到來之前。譚笑能做的想做的事,就是如何改變爸媽的想法,為發家致富做準備。
正文 第35章血豆腐
民間諺語說的是&ldo;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rdo;,而在譚笑家鄉這裡,因為冬天寒冷,動物吃得多長得少,弄不好還容易瘦下去,又遭糧食又費人力,多養一天都是得不償失,所以人們習慣在冬月裡就把豬殺了,殺雞殺鴨也是剛進臘月家家戶戶就迫不及待了。
家裡今年養的一頭大豬,足足有二百七十多斤,在整個長安七隊那是頭一份。可是王佩沒捨得殺,把它賣給了公社收購站,七毛五分錢一斤上稱稱,賣了二百零二塊五毛錢,夠一家人半年吃油吃鹽的了。
豬賣了,家裡養的幾隻大鵝在譚守林的堅持下被留了下來,一直養進了臘月裡。買完年貨的第二天,家裡準備殺大鵝。
吃過早飯,王佩把十二刃大鐵鍋裡裝滿了水,燒的咕咚咕咚直冒泡。譚守林和兩個孩子,在院子裡對四隻大鵝一頓圍追堵截。
譚守林一手掐著一隻大肥鵝的脖子,一隻手撈著一把菜刀,嘴裡唸叨著:&ldo;大鵝大鵝不要怪,就是陽間一道菜,轉個身子再回來&rdo;抬手就給每隻大鵝的頸部來了一刀,王佩端著事先準備好的盆子挨個地接鵝血。
鮮紅色的鵝血,咕咕咕地從大鵝的頸部流出來,盡數落進它身下的盆子裡,雪白色的羽毛上點點嫣紅,讓人觸目驚心又心生雀躍。
把一盆鵝血放在一旁,大鐵鍋上放好籠屜,幾隻大鵝靠的緊緊的被並排放在籠屜上,蓋上鍋蓋,大火再次燒起來。
待廚房裡有了一股讓人覺得刺鼻的腥氣蔓延,王佩把鍋蓋拿開,從裡面把蒸的剛剛好的大鵝取出來,趁著熱乎勁,拽掉上面的長毛、片毛,絨毛,這個過程,動作要快手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