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隔山打牛(第2/2 頁)
後宮盡是武氏的之人,大唐就有可能再走漢室的後路,呂竇之禍,前車之鑑,猶言在耳啊!
所以,劉景先以為,應早早做好防範措施,或與范陽盧氏接洽好,早一點的冊封皇后。萬萬不可讓武氏之女在宮城中呈尾大不掉之勢。
當然,李守義心裡清楚,正臣者,不干預帝王的家事。劉景先這般持重之人,能說出這般推心置腹的話,這份忠心不是看他,是為了已故的孝仁皇帝。
劉景先也好,李義琰、劉納言也罷,這些治世能臣,都是他父親留給他的寶貴財富。忠臣的心,是不寒的。
推給劉景先一碗茶,李守義微微一笑:“劉相,你是忠臣,有些事,朕就不瞞你了。”
說著話,李守義氣海一沉,對面劍架上的宵練劍脫鞘而出,飛入李守義的掌中,正手一握,湛藍的劍芒瀰漫劍身,把劉景先都看傻了。
他是知道皇帝在道門求學,也有一身不錯的醫術,弓馬方面也學了一些,此二術使其在北線戰事中大發異彩。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皇帝還會這種“方術”,太不可思議了!挽了個劍花,消了劍芒,李守義一甩,手中的宵練劍脫手而出,又回到了劍鞘。
“劉相飽讀百家名典,應該讀過《列子·湯問》吧!這把劍名為宵練,乃是帝王三劍之一。”
劉景先當然知道,據書載:宵練劍,方晝則見影不見光,方夜則見方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驁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
殷商天子三劍,在讀書人看來,講的無非是三種做人的道理,卻不想在皇帝手中卻成了劍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豐有餘。人心之貪婪,老天爺也救不了。”
“大明宮北側,銀漢門的護國天王寺,在朕眼中不過是跳樑小醜爾。”
別因為太皇太后養的那些頭陀、尼姑,被冠以皇家供奉的頭銜,就有什麼了不起的,可以作為依仗的武力。
就算不用玄元皇帝廟中李家供奉,單憑李守義安排在三清殿的七劍道,也不是他們能對付的了的。說的再直白點,李守義要是想,一人一劍也能殺個透亮。
孝仁皇帝為什麼把他送去道門,還不是因為後宮陰詭,想讓他學習到保命之術。
劉景先嘆了口氣,感慨道:“為人父母者,為子女深算無窮,孝仁皇帝不容易啊!”
而李守義則笑著回道:“任其波詭雲譎,朕在浪中安然自若。這社稷萬鈞之重,朕豈能指望立一個皇后,拉攏一個家族來保全。”
話畢,李守義掃了幾眼王士昆寫的本章,交給劉景先,叮囑他看好黃河河務。宮裡的事,不必擔心,那些人不敢,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