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腳下三(第2/5 頁)
只是傳一些入門築基功夫,強身健體而已。
說到學生的事情,正好有些孩子需引薦給師兄,看看師兄能不能有看得上眼的收為弟子。”
說完抬手指了旁邊一張桌子,甯中則抬頭打量一下,見兩個十四五歲著青衿的女子正在照料六個五七歲的童子用飯。
張不言說到:“這三四桌二三十個都是當年華山師叔伯與師兄弟的後代,如今小弟辦學校,多有華山派的親近之人將小孩放置在小弟處。
我見掌門師兄回山收了令狐...靈衝為徒,華山派自是要重新開山收徒了,這些孩子都算得是華山派的後人,不少人父祖都是掌門師兄級熟的親近之人,待掌門師兄熟悉情況了,隨便挑幾個。”
“喔?”甯中則問到:“不知都有哪些熟人後輩在這?”
“嗯,有趙師叔的幾個孫子孫女,蔡師伯的外孫女、丹水的無極陳家、我咸陽張家、渭河穆家,灞水白家這些,反正華山派後人中這個年紀的後輩起碼七成在這,包括你們老岳家嶽中麟在內三四個岳家小孩。
對了,嶽中麟今天值日沒來這北食堂。
中麟如今是初一一班的班長,平日裡都在東湖宮校區忙於學業班務,少來我這北湖宮,待晚課結束後叫過來陪同一下師兄師姐。”
甯中則與嶽不群對視一眼,原是不願提及往事,今日既然說到便不得不問,開口問到:“可是劍宗蔡師叔?”
張不言答道:“是,蔡師伯當年廢了右手,離開華山之後便回了蔡家莊,無所事事,十分消沉。
小弟便請動蔡師伯在南面老君山裡建一純陽觀當了廟祝,開了一間社學教周邊獵戶孩子認幾個字與習練一點粗淺拳腳。
江湖搏殺難免傷殘多於死者,歷代華山先輩傷殘後退出江湖也多是皈依道門,這原本就是先例規矩。”
“那還有哪些人還在的?”
“除卻家父祖這般不入江湖的閒人,多是因傷殘等退出江湖歸隱的,上字輩還有兩位,清字輩應有三人在世,蔡師伯與穆師叔歸隱道門,風師叔隱居華山深處。
不字輩十七人,俱都傷殘,大體是氣劍各半,小弟都早已安排,或歸隱道門,或做了一些產業營生,師兄師姐到不必擔心氣劍之爭在道門留下隱患。
掌門師兄知道,這些師兄師叔們都是經歷過江湖搏殺的,一旦起了退隱之心,我道門對這些自家人也從不藏私,是以這些前輩修習金丹大道也極易入門,一旦修道入門,這些前輩便都是道心堅定得很的。
所謂經文易念,道心難求,我全真純陽金液還丹大法又極為正宗,不過三五年,這些前輩修行之術便可小成。
金丹之道一旦小成,對那些江湖搏殺的劍術之道,自然一笑而過。
這些前輩修道有成之後,連家中事務也都慢慢放下了,大都把適齡後輩丟給了小弟教養,專心修道,又豈會耿耿與氣劍舊事,是以華山道門雖未參與氣劍之爭,卻自是偏向認同氣宗宗旨的。
不過,道家一貫講究命性雙修、動靜相合,內外混一的,對強分劍氣卻也認為偏頗了。”
嶽不群甯中則夫妻本不願大庭廣眾之下談及這等門派隱私,但這張不言卻毫不忌諱侃侃而談,毫無“不言”的風範,況且擔心舊日之爭重演也急於知道詳情,只得耐著性子聽他繼續。
張不言繼續說到:“當年華山派山門突然封山,眾人公推家師出來維持,可我道門練氣士雖多,但大多不以搏殺見長,僅有的一些武道士連緊守華山山門都捉襟見肘。
小弟聽聞嵩山左師兄整理前人劍法,便也匯同了一些師叔師兄們整理收集歷代前人武學手稿典籍,我華山道門雖兩百年來不以武功為要,但我華山教派各脈,多有前輩高人選擇在周邊道觀或是退隱或是閉關的,留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