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4/4 頁)
的高階將領對這個問題也表現出了興趣,畢竟簡訊上對馬支隊的事情是寥寥幾語,並未詳細解釋戰鬥全程,有很多細節是他們所不瞭解的。
彭總也仰起脖子,意味深長的盯住站在自己旁邊的馬遷安側臉,心中暗道,如果馬遷安同志的戰績不是那麼“輝煌”,從而不被在座的團長們所尊重,說出的話達不到“權威”的效果,那又有什麼關係,我老彭也不是放不下這個臉面,再找個人說嘛!
挑戰我的“權威”?馬遷安笑的更歡了,好呀!正好給這些沒有見識過在擁有“強大火力”條件下作戰經驗的團長政委們上上課,也好在他們心裡留下一個印象,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戰法戰鬥模式不是最先進的,這世界上還有更加高階更加兇猛恐怖的戰鬥模式。馬遷安知道八路軍善於學習,善於向他們的對手學習,可鬼子的戰術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鬼子6軍的戰術模式是落後的,還處在一戰水平,向這樣的對手能學到什麼?日軍反覆練習刺殺、步槍射擊、肉彈衝鋒、赤身肉搏,雖頑強而冷靜,但過於強調個人勇猛,不注重武器的升級換代,整體6軍作戰水平是不高的,當然這是與蘇美德這樣的國家比,與中國這個更落後的國家比,鬼子的這種“勇猛頑強”適合剋制武器水平比他們還落後的中**隊。
但是這種頑強勇敢,戰術呆板不太強調技術兵器的模式最終會被淘汰,先進的總會代替落後的,這是鐵的規則!
雖然依八路軍現在的條件,也不可能將自己的軍隊水平提高到二戰德國的戰鬥水平,但是聽一聽沒什麼壞處,總能給他們留下一些印象。待時機成熟,真的有幸擁有了先進武器後能少走彎路,很快就有新模式下的作戰思維。
馬遷安很快整理完自己的思路,一串資料出了口,這是他的驕傲,怎麼可能忘記?“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我們支隊消滅的是日軍136旅團精銳部隊,當時他們乘坐軍車處於戰鬥行進狀態,他們的番號是,第2獨立大隊22、23、24中隊,一個行李小隊,一個彈藥輸送小隊,兩個炮兵分隊及136旅團部直屬一個小隊及參謀,共1千餘人,分乘6o輛軍車,領頭的是參謀長今村智勇大佐,這支部隊基本上被我們全殲,只逃出百餘人,畢竟我們支隊也是經驗不足,呵呵!”
底下眾人臉上一片不相信的表情。有些事情就是怕較真,怕刨根問底,他們剛才聽彭總說馬遷安消滅了鬼子8oo多人,心中還沒細想這個事,現在見有人跳出來質疑,心眼就多轉了幾轉,細想之下越覺得那個政委質疑的有理。自己在太行山好幾年了,經常是2、3千人圍打鬼子一箇中隊,還有時不能完全消滅鬼子。而對稍大規模的鬼子集團,只要鬼子過了5oo人以上,我方就非得出動上萬人才能啃骨頭,這馬遷安與日軍人數差不多竟然能基本全殲?吹呢吧?
“說說咋打的?”又有一個人“跳”了出來。
嚯嚯嚯!這“敵人”越來越多啊,這會變味了,眼見得開成質疑批判大會了。彭總坐不住,站起身要阻止這種情況的生。
馬遷安扭頭對彭總說:“彭總,不用,沒關係的,要是大家真有興趣,我可以在1o分鐘內講解清楚。”
為了能讓諸位不服氣的戰友看明白,馬遷安委託一個參謀上外面快的挖來幾鍬黃土,幾分鐘之內,一個粗糙的但活靈活現的沙盤出現在眾人面前。
“這是當時的戰場勢態圖,我們打了他們一個包圍,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兩個半小時結束戰鬥。”馬遷安拍了拍手。
這是一個簡單有效地包圍圈,不稀奇!在座的都打過這種仗。眾人心裡不以為然,不肯相信這麼一個口袋陣能死死困住頑強的鬼子,無他,馬支隊人太少,口袋太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