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2/5 頁)
結構上以簡單著稱,主要部件是6具40毫米線膛發射管,每枚榴彈都在各自發射管內由彈簧卡銷固定,等待發射時,射手只需按壓扳機,解脫保險裝置,發射管就能自動啟動管內的撞針,擊發榴彈成功。它發射各種40毫米口徑彈藥,其中聚合碎片殺傷彈既能摧毀輕型裝甲車又能同時消滅車輛上有生力量,堪稱“一打一大片”。
在這個時期,德國早已經有槍榴彈發射裝置,但不是二合一不是外掛式。馬遷安的設計顯然高出德國人一頭,基裡年科夫抓著幾張草圖愛不釋手,嘴裡不住的叫著,“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馬,你這是一個天才!你怎麼會想到將槍支與筒裝發射器合在一起呢?”基裡年科夫不住的讚歎。
“多想多看自然就想出來了。”馬遷安故作深沉,眼睛不閒著,非常警覺的注視著基裡年科夫臉上各種細微的表情。
“馬,我要求細節,細節!你肯定有細節沒有告訴我。”基裡年科夫仔細分辨完草圖,發現有幾處細節性的資料沒有標明。
馬遷安默不作聲,依然出神的望著基裡年科夫。
“好吧!請說條件,這次你要什麼我給什麼,只要在我的職權範圍內。”基裡年科夫總算從驚喜中回過神來。
馬遷安拿起筆來,在紙上毫無目的的划著,慢吞吞的說道:“你知道,我們抗聯也非常需要……”
“這沒問題,這種武器造出來之後,我可以優先分給劉頂。”
“我不是說這個。”馬遷安依然慢吞吞的說道。笑話,這種槍炮合一的武器造出來之後,我們抗聯當然能分到一些,但是總歸還是受制於你們,你們要是再玩賴,少給我們怎麼辦?
“我是說,你們的武器研究室應該吸收我們中國的工程師了,你不能總是讓他們做一些低階的工作。”
馬遷安已經瞭解到,劉頂帶來的一些中國“土工程師”沒有機會進入基裡年科夫的武器研究室,失去了快速提高的機會,這不行!必須讓這些中國工程師進入核心研究領域,一個成熟的研究人員將來給我們帶來的效益不可估量,如果能進入核心研究領域,我們中國人的武器研究水平就能與世界最先進水平保持接軌,鍛鍊幾年後,這批人將成為武器研發的一流人才。
單憑馬遷安一人之力,他是造不出來的這種看似簡單的武器的,許多資料為什麼是那樣而不是這樣,馬遷安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需許多細節問題要研究。造武器需要完整的工業基礎和與其相適應的人才,他必須依靠基裡年科夫的研究室,但他又想讓中國的工程師學到完整的設計知識體系,學會以後回到祖國可以毫不費力的複製出來,這比再逆推仿製要省事的多,也不會被人說成剽竊什麼的。
“馬,你讓我有點為難。”基裡年科夫狀似很為難的樣子,嘶嘶的吸著涼氣,“劉頂帶來的那些工程師,大多數連俄語都不會,一大半都是沒有數學物理基礎的學生,他們怎麼能參與我的研究工作?”
“不全是吧?你不應該總是佔我的便宜,而不讓我佔你的便宜。”馬遷安聲調不變,重新回到最開始的神態。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第410章 終於談成
基裡年科夫睜大眼睛辯解:“馬,這是真的!我不騙你,劉廠長帶來的人不少,但他們真的是年輕的學生,我透過其他人瞭解過,他們95%的人文化水平很低,也就相當於……”基裡年科夫觀察了一眼馬遷安的臉色,硬著頭皮繼續說道:“相當於我們我們6年級學生,還是沒畢業的那種。”
馬遷安知道基裡年科夫說的都是實情,劉頂將已經成熟的工程師基本上都留在了安塞鋼廠和黃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