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1/2 頁)
那個日子改變了政治。在此之前,政治家還是一副政治家的模樣,老闆還是老闆。從那之後,則面貌全非。老闆開始走下坡路,候選人的模樣變了,衣飾更加精緻,腰收得更緊,連頭髮也留得更長,那是因為在電視上,正常的頭髮顯得單薄。甚至連氣味也變了,化妝品的氣味代替了雪茄菸的味道。為了尊重候選人的男子漢心理,像哥倫比亞這樣的一些廣播公司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在候選人化妝時,嚴禁攝影記者入內,有一個電視術語叫電視市場,這是一個很適當的詞,候選人在此拍賣自己,候選人和他們的經理人定計劃作安排時,更多的是根據電視市場的情況,而不是城市和州的情況。電視完全改變了舊的平衡,改變了政治亮相的性質。電視問世前,競選時,一個城市能夠看見總統競選人模樣的可能只有五萬人。在整個競選過程中能有這個機會的說不定也超不過三四十萬人。而現在,一晚上就有千百萬人能夠看到總統。政治競選人的電視顧問,如戴維加思(david garth),傑里拉夫肖恩(jerry rafshoon)和查爾斯古根海姆(插rles gugnhei)等成了人們興趣的仲裁人,這個新行業中的人取代了從前的老闆。譬如,加思擁有極大的威望和權力,大到如果他喜歡某個競選人,這個人就會成為重要的競爭者,就意味著金錢的湧入。
1960年,甘迺迪和尼克森的第一次辯論使局面完全改觀。約翰甘迺迪開始參加辯論時,如果不算默默無聞之輩,起碼也像一隻鬥敗了的公雞,而在辯論結束時,他卻成了一個凱旋者。相反,理察尼克森短短的露面卻耗盡了他八年副總統的全部資本,辯論結束時一副敗將模樣。這件事影響深遠,雖然全國人民希望看到更多的辯論,可是直到十六年後才又出現總統提名人之間的直接辯論。很簡單,在這種場合下,誰也輸不起,一步失誤,滿盤皆輸。1960年那個夜晚的得勝者當然首推電視,特別是各個廣播公司。電視取得合法資格,成為政治演講的主要工具。對廣播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多年來它一直渴求著這樣的辯論。早在1952年,哥倫比亞總裁弗蘭克斯坦頓曾向德懷特艾森豪提出同樣的想法,想請他在電視上和阿德萊史蒂文森辯論。艾克歷來尊重幕僚中的專家,他問斯坦頓,是否與他的主要新聞顧問bbd≈o的本達菲(ben duffy)商量過。斯坦頓說他商量過。&ldo;那麼他是什麼意見?&rdo;艾森豪問。&ldo;不同意。&rdo;斯坦頓說。&ldo;那麼,這也是我的回答。&rdo;艾克說。
令人不解之處當然是理察尼克森為什麼會同意這次辯論。這個行動使他的幕僚感到震驚。在此之前他曾向他的競選助手強調過不進行辯論,所以幕僚中沒人提出過辯論的事。辯論是禁地。&ldo;1946年,一個名叫傑裡沃里斯的,愚蠢透頂的傢伙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律師辯論,結果,毀了他的整個選舉。&rdo;尼克森在一次幕僚會議上這樣說,好像是在強調自己的感受。屋裡像倫納德霍爾(leonard hall,曾任共和黨首領)之類的助手聽到尼克森這樣說後,才又定下了心,因為這樣幹損失很大而又一無所獲。幾個星期後,尼克森不和任何人商量,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宣佈他將和甘迺迪辯論,霍爾感到提心弔膽。當他從一個友善的記者處聽到這個訊息時,被震住了。雖然在1956年,尼克森列入競選名單,萊恩霍爾(len hall)[2]起了主要作用,1960年在為尼克森鋪平提名人的道路中,他出力最多,雖然他是一個知識豐富,精明強幹的優秀職業政治家,但是,關於此事尼克森根本沒有和他做過任何商量。(這是一個象徵,它象徵著時代的變化,競選人對政治機器的需要日益減少,現在有技術提供的機器,它可以使競選人越過職業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