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架海金梁(第2/3 頁)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村鎮即便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也未必願意伸手。
自掃門前雪,可不止體現在地方正府層面。
反過來說,幾乎所有握有權柄者,成為人上人的秘訣,就是為群體提供了‘組織’這項服務。
族長能在鄉村稱王稱霸,就是給民眾提供了組織服務,地方正府則給各個宗族提供了組織服務,朝廷給個地方提供了組織服務,如此而已。
現在組織服務名存實亡了,鄉村便很容易被流民衝破。
人沒的吃不會乖乖等死,在飢寒的驅使下,老實巴交的良民也能變成野獸般的暴民,更別說這個時代的底層本就與良善沒多大關係。
而受到衝擊的村鎮,就會產生更多的流民,惡性迴圈開始了……
結果,在虞城地區,周卓橫空出世,難民都被他給聚攏消化了,後來甚至有因缺乏安全感,而舉村主動來投的。
白蓮教壯大需要的土壤一下子沒有了。
而周易的作為,對神教的影響,卻不大。
神教教義,主打行善修福德,死後去神國享福,還能德蔭後人。
這樣的主張,跟王權是相輔相成的。
神教的教義讓人老實當韭菜。
而王權的維穩至上策略,給神教創造信教環境。
對大多數人而言,吃不飽又餓不死,上升無望又鬧不起來,就找些能慰藉精神的辦法,減輕幻痛般的絕望。信教就是一個途徑。
如此一來,神得信仰,王權得安份韭菜。
但是,神不在乎世俗之物,神職人員卻活在現實中,他們需要吃喝穿戴,他們擁有神力,且握有組織權,和一定的任命權、裁決權、分配權,自然想要與之匹配的地位和待遇。
地位好說,待遇就不容易滿足了。這是神權和王權鬧矛盾的關鍵點。神靈也不好說太多,畢竟想讓馬兒跑,就得給吃草。
神靈玩失聯後,一開始神職人員還以為是某種考驗,現在嘛,就成了狼來了。
神教上下開始放飛自我,打著救苦救難,同時為神靈拉信眾領導旗號,擴大教團在世俗中的影響力,劃立教區是普遍做法,甚至有人開始認真考慮建立教國的可能。
虞城地區的神教力量,一直都比較薄弱。
主要這個地區緊鄰西北,屬於欠發達地區,地方不富裕,還民風彪悍,來這裡任職,信仰任務難以完成,還沒什麼油水,是神教內部公認的苦差事。
但相應的,被打發到這裡的神職人員,專業水平倒是普遍在水平線之上。
這也算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
當然,水平最好的那一批,還是在繁華地區,那裡的財富、待遇,以及包括磨礪任務在內的各種事件,更能留住人。
而那些賣嘴黨、花架子,雖然靠著忽悠人及鑽營本事竊居高位,但並不等於他們不明白拳頭的重要性,最強的自然要留在身邊,以便需要時抱抱。
不過他們自己稱之為強強聯合。最強的嘴和最強的手,沒毛病。
業務能力平均在水平線以上的虞城地區神教分部,總的來說還是顯得膽子不夠大,他們在邪魔起陸後的作為,偏向中規中矩。
安撫教民,鼓勵信徒,派遣人員做紐帶,建立村鎮協防……
這本來應該是大乾官方乾的事,但地方正府人員在失職了。
倒也不是從上爛到下,除了人事不幹,啥事都幹。
實際上,他們還是很會玩有事協管幹,出事幹協管這一套的。
但地方政務,牽扯各勢力及利益,十分複雜。
還有就是,從古至今的下鄉難。
偏遠鄉村,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現在行路又極不安全,掙人家幾個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