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頁(第1/2 頁)
數日後,曹丕即魏王大位,曹彰雖是心有不甘,可曹彰清楚劉備定然希望自己兄弟不合刀兵相向,為了曹氏大業只得忍氣吞聲抱病不出。
次年,曹丕稱帝,昭告天下。曹丕稱帝後第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
此時劉備頓覺年事已高只恐時日無多。這日劉備召見諸葛亮和趙雲議事。劉備對二人道:&ldo;我準備發兵荊州!&rdo;二人聞言俱是吃了一驚!諸葛亮抱拳道:&ldo;望主公三思,眼下曹丕篡漢自立實乃逆天之舉,人神共憤,主公乃漢皇后裔首當揮師北伐方位正道。&rdo;劉備擺手道:&ldo;眼下北方之事已經有按照劉帝的計劃一步步施展開來,想來帝兒取代曹氏天下只在眼前,之事他取代曹氏之後如要一統天下江東便是最大的阻礙,我只恐時日無多,如能儘可能的削弱孫權的實力,當是為帝兒掃清一大障礙。&rdo;
諸葛亮勸道:&ldo;眼下司馬懿並未掌管魏國軍政大權,只恐主公此舉定然會將江東和我大漢帶入絕境啊!亮鬥膽建議主公揮師北上,眼下曹氏諸將已老,少有敵手,如此曹丕定然重用司馬懿,如此方可一步步將司馬懿扶上曹魏的軍政大權之位上,如此方可為他日後平定天下打下基礎!還望主公三思!&rdo;
劉備轉向趙雲問道:&ldo;子龍如何看待此事?&rdo;趙雲回答道:&ldo;末將贊同丞相的看法!&rdo;劉備搖頭嘆道:&ldo;也罷,我時日無多,伐吳之時就由我來辦吧,子龍、孔明留守成都,馬超在漢中鎮守當無大礙。有你們在料想曹丕亦是不敢輕舉妄動。我亦可以放心攻打荊州!&rdo;
諸葛亮和趙雲只得領命而去。並非諸葛亮和趙雲不想勸住劉備,而是他們明白劉備又不得不伐吳的原因和苦衷!
無論真相如何,世人總是認為關羽是死於江東之手,劉關張桃園結義天下皆知,此仇不報劉備有何面目面對天下人?何況孫權出爾反爾將孫尚香嫁與劉備又趁劉備入主西川之際騙回孫尚香,還奪取了荊州!劉備亦是一方諸侯,孫權如此行事自是讓劉備顏面掃地。如若不出兵討伐實是有失皇家尊嚴!
何況劉備發兵荊州亦可趁機削弱孫權的實力,亦可為日後司馬懿一統天下減輕不少障礙,此舉倒也無可厚非,何況此舉說不定就是劉備能做的最後一件事。不過趙雲和諸葛亮都知道,天意難違,劉備或許天命如此吧。劉備帶上黃忠馬良等人起兵十萬直取荊州而來。
劉備走後諸葛亮便和趙雲商議劉備此行的後路。諸葛亮問道:&ldo;不知師兄如何看待陛下荊州之行?&rdo;趙雲搖頭嘆道:&ldo;師弟何必明知故問,陛下此行只帶精兵十萬別的不說,單是拿下荊州分兵把守只怕都不容易,何況江東水師天下聞名,只怕這將是主公的最後一戰了!&rdo;諸葛亮搖頭道:&ldo;主公並不打算拿下荊州!我只是在想主公會敗於何處?&rdo;
趙雲嘆道:&ldo;只怕師弟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了吧……&rdo;
第二百二十二章:劉備罷兵 程普命喪八陣圖
諸葛亮點頭道:&ldo;只怕孫權定然會讓主母前去阻攔陛下,或許見主母最後一面便是主公最後的心願了。此事又不能直接跟孫權說,如此行事孫權必然會主動派主母前去勸說陛下。只怕陛下一旦見了主母心中最後一口氣便放下了,荊州之事亦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rdo;
趙雲點頭道:&ldo;正是如此,如若陛下不在了,定然要將身後事盡數託付與師弟了,日後揮師北伐只怕要辛苦師弟了。&rdo;諸葛亮問道:&ldo;師兄豈可如此清閒將諸事一併推給我?&rdo;趙雲笑道:&ldo;師弟多慮了,前些時日收到司馬懿信件,言明眼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