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而東擊扶餘國(今吉林雙城縣南),扶余王依慮兵敗自殺,其子依羅逃往沃沮(今朝鮮咸興市)。慕容廆毀扶餘國城,俘虜萬餘人而返。此後,慕容廆每年都擾掠晉之邊境。
太康七年(286年)五月,慕容廆再次進攻遼東。依羅向晉東夷校尉何龕求援,並欲乘機率餘部興復扶餘國。何龕命督護賈沈率軍護送依羅回扶余,慕容廆派部將孫丁率騎兵於途中截擊,但遭到賈沈軍的奮力迎戰,大破鮮卑騎兵,孫丁被斬。依羅遂復扶餘國。
依羅復國後,慕容廆仍不斷掠虜扶余人,然後賣往中原地區。晉武帝採取相應對策,一方面以官物贖還扶余奴婢,一方面則下詔司冀二州,禁止買賣扶余生口。
在與西晉的幾次作戰中,慕容廆勝少負多,居於下風。他感到得不償失,遂與部族人商量說:“吾先公以來世奉中國,且華裔理殊,強弱固別,豈能與晉競乎?何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晉書·慕容廆載記》)!眾人表示贊同。於是廆遣使西晉求和。晉武帝對此表示讚賞,封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又身穿士人服飾,到東夷府拜訪。東夷校尉何龕列兵引見。廆見此狀,遂改服戎衣入府。有人問他其中的原因,他說:“主人不以禮,賓復何為哉”(《晉書·慕容廆載記》)!何龕聞後,慚愧不已,對慕容廆愈加敬重,不敢怠慢。但慕容廆並不恃強凌弱。東胡宇文鮮卑、段部因慕容廆威日廣,擔心自己被慕容部吞併,因此採取以攻為守的方式,經常侵擾慕容部。慕容廆不但沒有報復,反而卑詞厚幣對其加以安撫。
太康十年(2*年),慕容廆率部由遼東北遷往遼西的青山。元康四年(294年),他又移居至所謂顓項之墟的大棘城。在這裡,慕容廆對部眾“教以農桑,法制同於上國”(《晉書·慕容廆載記》),慕容部開始了定居的農業生活,逐漸接受漢文化。這些措施都有力推進了慕容鮮卑的封建化。
永寧中(301…302年),幽州發洪水,慕容廆開倉賑給災民,幽州得以渡過災年。由此可見慕容部已以農耕為其生產形式。為了嘉獎慕容廆,惠帝特褒賜命服。
太安元年(302年),慕容部與宇文部又發生摩擦。宇文部單于宇文莫圭恃其部眾強盛,遂遣其弟宇文屈雲進攻慕容廆,宇文屈雲派副帥素廷攻掠諸郡。慕容廆迎戰,擊破宇文部將領素延。素廷大怒,重新組織力量,發兵10萬人,包圍棘城。城中大懼,兵無鬥志。慕容廆不懼強敵,慕容廆鼓勵眾人說:“素延雖犬羊蟻聚,然軍無法制,已在吾計中矣。諸君但為力戰,無所憂也”(《晉書·慕容廆載記》)。然後身著甲冑,率軍主動出擊,奮勇力戰,大敗素延軍,追擊百里,俘斬萬餘人。
………【第十九篇 冉閔】………
冉閔(約322年…352年6月1日),別名染閔、永曾、棘奴、武悼天王。冉閔異常英勇,正如《晉書》對他的描述“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攻戰無前”,每次臨戰衝鋒在前,騎朱龍馬(難得一見的千里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如《後趙錄九·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衝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十六國春秋》《冊府元龜》等載:匈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晉書》記載:“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閔率數千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