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耕戰體系(第1/2 頁)
入選的要求也頗為嚴格,要求能開二石弓,負全甲,站立一天不倒,揹著強弩和五十支弩矢,攜帶三天軍糧,在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二十里計程車兵,才有資格入選。
當然伙食也是十分的豐厚,每日三餐,必有一頓肉食,且管飽。
待遇方面蔡攸給的也十分的多,軍餉按照大宋禁軍的一倍發放,每人每家兩畝上好的水田。
戰場上立功,一個人頭給錢兩百,斬百夫長賞田十畝,萬錢官升一級,斬千夫長賞田百畝,二萬錢官升三級,且家中子第,由朝廷送去官學讀書。
即使戰死,給的撫卹也十分的豐厚,給田二十,錢三十貫,可庇佑其直系後代入官學。
無論是採購還是發餉訓練,全都由蔡攸一手抓,杜絕軍中吃空餉貪汙的發生。
最後魯巖道:“蔡攸令,甲具穿戴不全者杖二十,棄甲者,無論緣由皆斬。”
劉升聽完後連連咂舌,怪不得宋國朝堂沒人跟蔡攸一起玩了,他是一點油水也不給別人啊!
但也不得不說蔡攸手段了得,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丟了一個相位,愣是讓他辦成了。
不得棄甲,這是被契丹人追出心理陰影,還是在應州守城時發現甲的重要性了?
劉升覺得蔡攸的選兵制和獎勵體系似乎在哪聽過,越琢磨越覺得熟悉,隨後恍然大悟道:“這不就是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和秦國的耕戰體系的減配般麼?
超額的餉銀激發百姓參軍的積極性,又以明確的獎勵讓士卒在戰場上拼命的收割人頭。
劉升在心中笑道:“書生畢竟是書生,他們懂得都是從書上看來的,耕戰體系雖好,但宋國有那麼多無主的土地給軍士分麼?
想好怎麼平國內的矛盾嗎?
要知道秦統一六國後,多少軍士沒有分到關中的土地,從而導致對秦王朝心生怨念,唐也是無地可分,導致府兵制崩壞。
耕戰體系在封建王朝可以說是無敵,只要統治者願意分發土地,軍士的戰力也是buff,遇強則強最高不詳,在這種體制下,國戰基本沒輸過。
然而往往都是這些無敵的體系最後崩壞時,成了壓倒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岳飛也是玩的這一手,加上宋王朝的後勤補給,幾乎打的天下無人敢稱雄。
但也因為這套體體系把自己玩死了。
攻佔下來的土地全都分給士卒,南方士大夫沒有任何收益,還要繼續往裡投錢。
都不支援繼續北伐,趙構雖然是皇帝,但也是在南方各士族的支援下才成為皇帝。
為此南宋計程車大夫話語權要比北宋時更大,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若是讓岳飛收復開封,滅了金國,岳飛的威望將高到一個他們無法想象的地步,他們擔心岳飛會是下一個王安石,要改革。
那時手握軍權,聲望達到頂點的岳飛做什麼都無人敢拒絕。
至於什麼迎回二帝擔心自己皇位不穩的,基本都是瞎扯。
岳飛北伐拼的都是皇帝的精銳,趙構也害怕若是執意北伐,岳飛把他這些精銳拼完,南方計程車大夫不再支援他,那他的皇位也會不穩,所以才有傳言迎回二帝,這些都是那些士大夫說給趙構聽的。
你不給我們帶來利益,還坑我們的錢,你不殺岳飛,我們就要換皇帝。
而趙構也擔軍方勢大,會形成唐末時的藩鎮割據,總之在種種原因之下,岳飛就必須死。
死了岳飛,皇帝安,士大夫安,則天下安。
(作者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而劉升分田地也算耕戰體系的一種,但不會因為某地人多人少而分多寡。
人人都是固定的,只有上田下田之分,多餘的人口都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