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5 頁)
常說的“換位思考”和“將心比心”。往往 “從什麼角度來認識問題”,“在什麼基礎上來解決問題”是最終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個坐在火車視窗座位的老人,不慎將一隻剛買來的鞋子掉到了窗外。老人不假思索地將另一隻鞋也扔了出去。同行的人非常納悶,問他為什麼還要把第二隻鞋再丟掉。老人淡淡一笑,說:“掉下去的那隻鞋已經不可能撿回來了,剩下的一隻鞋也不能穿,我把它儘快地扔出去,好讓撿到它們的人擁有一雙。如果我留著,只能是一人一隻,那鞋子也就沒有價值了。”坐在周邊的人們都對這位豁達的老人肅然起敬。他竟然能如此坦然地面對失去,並能果斷地做出“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的決定,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胸襟、這樣的膽識的。
有時,我們難免會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甚至會碰到挫折和失敗。我們是沉浸在痛苦中咀嚼過去、抱怨世道的不公,還是堅強地面對既成的事實、坦然面對未來?不同的態度,就決定了不同的結果,如賣傘的老奶奶、扔鞋子的老人,不都給了我們足夠的啟示嗎?
在人生中不斷變換自己的位置,選準比較的物件(參考系),才能不斷地提升自我,使人生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遇到了矛盾和衝突,我們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也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只有這樣我們就能夠一次次戰勝自我,走出懊惱的陰影,從平淡之中產生激情,逐步走向人生的輝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快樂的傳遞——鏈式核反應
一位女士向一位面帶憂傷的陌生人笑了笑,微笑讓陌生人感覺很好,讓他想起過去一位朋友的情誼,於是,他給這位朋友寫了一封信。這位朋友看了信後很高興,午餐用罷,小費給得十分慷慨。服務生驚喜萬分,憑直覺用小費買了彩票,中了大獎,他把一部分錢給了街上的流浪漢。流浪漢非常感激,因為他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流浪漢用這錢吃了頓飽飯,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隻渾身打顫的小狗,就把它抱回自己又黑又暗的小房間取暖。小狗慶幸自己能夠躲過外面的暴雨,對人很感激。當晚房子著火了,小狗狂吠報警,直到叫醒了房子裡所有的人,大家得救了。被小狗叫醒的孩子中,有一個後來當了總統。所有這一切都源自一個簡單的微笑。
人們常說:“將一份快樂與別人分享,就會變成兩份快樂;將一份痛苦與朋友分擔,痛苦就會減少一半”。其實,快樂就像核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一樣,最初的一次自發核裂變放出了幾個中子,這幾個中子又誘發了另外幾個原子核的裂變,另外幾個原子核裂變後又放出更多的中子引起進一步的裂變反應。最初的自發裂變的能量源於原子核內部,正如我們的快樂心情,外部刺激就像是第一個中子,反應的原子核則類比於我們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上一級反應為下一級反應提供了中子,依次反應下去就會形成能量的放大,使得我們由個體的快樂變成了群體的快樂,群體的快樂又轉化成全社會的快樂。
快樂是我們心靈的“雞湯”,是我們精神的慰籍,也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追尋的目標。而在我們獲得快樂的同時,更要想著如何將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在一個開朗、樂觀的人周圍,總會有很多朋友,因為他(她)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寬容豁達的性格將快樂傳遞給大家,讓大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一種戰勝困境、克服困難的力量。而且大家也很願意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工作,因為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做事會感到輕鬆愉快,也能很好地溝通與交流,容易形成一個團結的、充滿活力的集體。
當一個人將快樂傳遞給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心情也會像插上了翅膀,輕舞飛揚,正如“與人玫瑰,手留餘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