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既有精神勝利法,就不無精神失敗法。欲令種種“家醜”“片板不許下海”,首先得做好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工作,思想一時不通者,強制性集體惡補之外,尚有以下三法可供應急:
一、人在異國,欲行不得不非禮之事,可事先把自己偽裝成日本人。我認識一個既自愛又愛國的女小朋友,遊巴黎突遇內急,情急中便在塞納河邊蹲下,心中默唸,如被法國人偷窺,立即就給對方來一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道一聲:“靠你雞挖!”
二、儘量到落後的國家旅行。此法非但能避免自己被他人視為“非禮”,而且還可能因視別人為“非禮”而獲得某種道德優越感。經濟學家早就發現了這樣一條規律:即所謂幸福,本質上乃由差異性造成。我認識的另一個男小朋友,情緒低落時,立馬買張機票直飛柬埔寨。三天兩夜一個療程之後,刮目相看者,一名神清氣爽,滿心歡喜的歸人是也。
三、苦練內功,到哪兒都不把自己當外人。愛默生在《 英國人的特徵 》一文中說過這樣一個段子:“一位英國女士在萊茵河上聽到一個德國人稱她及其同夥是外國人,她就大聲說道:‘不,我們不是外國人;我們是英國人;你們才是外國人呢。’”。修煉到這種賓至如歸的境界,也就走遍天下都有“禮”,百無禁忌,百毒不侵了。
段子裡的英國人,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其實,最保險的萬全之策,還可以像我一樣,把自己的地理概念和時間觀念牢牢鎖定在維多利亞時代,儘量少出國,最好別出國。正所謂,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袋裝一代男
老派的英國紳士出門,手裡總拿一把傘,不論晴天雨天;新潮的中國紳士,走到哪裡都夾著一個包包,不分白天黑夜。
被稱為“男裝手袋”的那個物體,乃隨著第二代手提電話的普及而崛起於中國男士們的腋窩之下。俗稱“水壺”的那種摩托羅拉手機,既因體型之粗壯而不便於腰懸,又因價格之高昂而必須有一包裝專事收藏以示矜貴,遂有錢包不像錢包,化妝袋不像化妝袋之“大哥大包”應運而生。是包也,不僅被用於收藏手機,兼有些可放現金、香菸等細軟之餘地,一根中指般粗細的天線,黑漆漆、直挺挺地暴露於包外,觸目驚心,總讓我聯想到某種肢體語言。
在牛津大學版收錄了大量新詞的《 二十世紀辭彙 》中,赫見To Handbag一詞,釋為“責罵”。其來源,為向以手袋示人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之強硬形象。回想“大哥大包”外面的那番不雅情景,原來竟也是在罵人,被罵的,大概主要是那些沒有手機的男人吧。
“水壺”已成古董,GSM或CDMA手機之嬌軀,已經薄到可以被收藏在男人身上任何一個他願意收藏的地方,然而,“大哥大包”非但未隨大哥退隱江湖,反而改了一個叫做“男裝手袋”的藝名繼續傍著中國男人的身。但凡在外面有些應酬,有些活動的男人,也不管是總裁還是司機,無不神色凝重,人手一包——“男裝手袋”的兩種常見攜帶方式為:抓式——以五指狠抓手袋上端,有手挽者,則可借腕力而稍事減弱手指力度;夾式——以掌、腕之力向內承託,肘部自然外彎,“手袋”遂被深藏於腋窩深處而略為外露。身材短小者夾之,疑是小兒麻痺症之後遺,體格健碩者夾之,猶見一頭掰著玉米的大狗熊。
此外尚有一種應急之式:雙脫手,借後臂之肱二頭肌與胸大肌( 胸大肌欠發達者,調動腹外斜肌輔助 )之力而共夾之。曾於廁所目睹身旁一便友,一面以此法夾袋,一手在下操作,另手舉電話掩耳,人聲水聲交融,人、包渾然一體,倒也十分穩妥。此亦足見何以“大哥大”黯然收場,而“大哥大包”卻能英名長存。
改革開放以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