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在實際生活中,一個領導者既要當思想家,又要當實幹家,既應該是進取型的領導,又應該是果斷型的領導,做到二者的完美結合是比較難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作為領導,必須兩者兼顧,既有思想,又有行動。總之,要既想成為一名勇於進取、善於拼搏的實幹家,又想成為一名思想敏銳、處事果斷的思想家,關鍵取決於領導者自身的素養,取決於如何思考與行動和如何管理時間的相互結合。
第一節 與下屬溝通要注重感情投資(1)
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學習掌握與群眾溝通的本領,這不僅是領導自身工作的需要,也是組織的要求。架構與群眾心靈溝通的橋樑,取得群眾的信賴,是確保組織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影響人們行為的因素有三個方面:情、理、法。人們常說“做事應合理”,或說“合理合法”;或者說,某人的行為“不合情理”,或說“法理不容”。法律規範人們的行為,理智引導人們的行為,情理推動人們的行為。三者之中,情感是最活躍、最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它能催人奮進,也能使人消沉。
感情產生的力量能讓人視死如歸,為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也會使人在私情面前忘乎所以、胡作非為。感情是人類的基本特性,無論偉大人物或者普通百姓,都不能拒絕感情的作用。
法、理以及道德規範不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感情卻可以起作用。感情雖不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果斷、強硬,但它使人從內心自然而然地產生的力量卻更為柔韌、持久。領導者應善於運用各種手段開展工作,包括善於利用感情的力量推動工作。
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領導者都自覺不自覺地利用了感情力量的有益效應。感情作為聯絡人際關係不可缺少的紐帶,存在於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這種感情是互相影響的。想讓下屬理解你、尊重你、信任你、支援你,首先你應懂得怎樣理解、尊重、信任、關心、愛護和支援他們。有投入才會有產出,有耕耘才會有收穫。
所以作為一名領導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向自己的工作物件進行感情投資。這種“投資”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人人都有這種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凡是人都希望別人能尊敬、重視自己,關心、體貼自己,理解、信任自己。這種需要屬於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是比生理上或物質上的需要更高階的需要。這種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就不會有真正的動力和持久的積極性。物質只能給人以暖飽,精神才能給人以力量。領導者要進行感情投資,這種“投資”之所以必要,還由於感情這東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雙方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正可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換人心”。
在現實生活中,你要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首先你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一個對別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的人,他也很難得到別人的關心和體貼。感情的交流是人的天性。這種交流是對等的:真情得到真情的回報,假意只能換來虛假的答案。感情是不會說話的,感情回報必須以某種方式從行為上表現出來,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或冷靜或熱烈。
中國有句古話:“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說明,情感的交流與回報是對等的,但並不要求等價。一般人之間是如此,領導與被領導之間也不例外。領導者應善於用自己的真情調動群眾的真情,用切實的關心換來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的支援、對各級領導機關正確決策的支援。
許多領導對群眾一片真情、一腔熱血,因此在他們的工作中,不需要命令和強制,只需做出決定,提出要求,各級幹部和群眾就會自動自發地執行,盡職盡責,各自做好各自的工作。
而有的領導者不懂得這一點,以為別人尊敬、關心、支援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