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2 頁)
印度如何處理同中國的爭端問題,戈帕爾把他調查的結果向該委員會作了口頭報告。梅農後來對戈帕爾表示異議,他說對待邊界協議的問題不能根據這種歷史上的態度行事,真正需要的是政治上的決定。內閣的其他部長也明顯地感到:業餘歷史學家尼赫魯和職業歷史學家戈帕爾這兩個人正在把印度政府帶上了錯誤的道路,他們也向戈帕爾表示了他們的疑慮。但是,向戈帕爾提意見,那是找錯了人,他無權決定政策。而且內閣中誰也不準備站出來同尼赫魯針鋒相對。
如果尼赫魯當初認為同中國協商解決乃是印度的利益所在,並對戈帕爾作出相應指示,戈帕爾也就會為西段邊界線的妥協方案找出歷史根據‐‐其實,一八九九年馬繼業-竇訥樂線就是一條現成的妥協界線。但是,這個時候,尼赫魯對中國的公開評論有了明顯變化,這種變化清楚地表明:由於他認為北京在邊界問題上採取了傲慢專橫的態度,因此對中國滿懷怨恨和猜忌。
尼赫魯認為,各國政府之間如要維持良好關係,根本的一條是要互相尊重。九月初他在議會中講到,&ldo;如果你是軟弱的,如果你被認為是一個軟弱的國家,就不會有自然的友誼。在弱者和強者之間,在企圖欺侮別人的國家和甘願受欺侮的國家之間,不可能存在友誼。……只有在人們多少是平等的,在人們互相尊敬的時候,他們才是朋友。國家也是如此&rdo;。在尼赫魯看來,邊境事件和兩國外交交涉都說明瞭中國非但沒有履行他的那種關於友誼的規定,反而利用邊界問題建立壓倒印度的優勢,甚至是支配地位。他在談到朗久事件時,順便表示過這個看法,說中國也許有意那麼做,&ldo;讓我們懂得自己是老幾,……不要自以為了不起&rdo;。幾天以後,他又加重了這個指責。他問道:&ldo;今天中國正在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我並不願意使用激烈的字眼,但是在他們的言詞中,在他們對待我們的行為中,在他們所做的許多事情中,都表現出自恃有力量的盛氣凌人的態度。&rdo;中國想要欺侮印度: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