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頁(第1/2 頁)
&ldo;上將軍?&rdo;
吳王子夫聽著伍陽呼聲,微微皺眉,只見伍陽微微正色道:&ldo;範子已去,大王還當節哀。如今秦漢之戰,大王當早決,若是等到中原一統,吳國將危矣。&rdo;
&ldo;範子剛去,寡人有些乏累,今日不想商談國事。&rdo;
吳王子夫搖頭,雖然他一生最為想要的,便是出巫江,與中原諸國徵戰,可是兩年前的一戰,使得吳王子夫猛然明白,中原大國依舊是不容小覷。兵戈之事,更當應該謹慎之極,吳國,已經再經歷不起風雨。
&ldo;大王……&rdo;
伍陽還欲再諫,可是吳王子夫已經走遠,看著吳王的背影,伍陽輕嘆一聲,事實上他這位上將軍不被吳王所喜。之所以能夠得到上將軍之位,一者乃是因為其功績,二者則是範枳的支援了。正是當年範枳的力薦,使得吳王拜伍陽為上將軍,認為伍陽定能助自己成就霸業。可是在兩年前的吳漢之戰,伍陽的表現確實大為讓吳王失望,要不是範枳的勸諫,恐怕吳王就要將其上將軍之位除去了。
所以如今的伍陽勸說吳王子夫伐漢,吳王子夫又怎會輕易應允?
&ldo;上將軍。&rdo;
一道輕輕的呼聲,已經滿頭白髮的太宰樂喜緩慢的走來,樂喜在太宰之位上數十餘年,可以說如今乃是在吳國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再加上其與範枳爭鬥半生,如今範枳去後,其威望在吳國大臣之中,幾乎無人能及。
&ldo;太宰。&rdo;
伍陽看著樂喜,眉目多出一絲陰沉,他乃是範枳一系之人,自然與樂喜的關係並不友善。這些吳國世族,說白了,只有一個想法,那便是貪圖享樂,而不思進取。偏安一隅可以正適應了這些人的內心,所以下巫江與中原大國徵戰,他們自然是反對的。
這些世族,乃是世代為吳國之臣,甚至許多人終生未曾踏出吳越之地,不知中原之大,強國之威。自認為吳越之地便是真正的強大,而且認為吳國之強盛乃是因為有著高大迅速的舟船,橫行於巫江之中。中原大國哪怕再強大,水軍都是遠遠不能為吳國所敵,想要度過巫江,而襲吳都,實在是痴人說夢。
如此的思想,也就造就了他們偏安的心理,不願出吳越之地與中原逐鹿,只要中原不能打到這吳越之地來,他們便是能夠世世代代在吳國生存下去。
此等人,乃是吳國之碩鼠,害蟲!
這是當年範枳評價之語,此語雖然有失偏頗,但是也是有些許道理的。身為吳國上將軍的伍陽乃是想要建立一番功業,自然不可能與這些人志同道合。而且伍陽也非真正的吳人,伍陽曾在晉國為將,晉國分裂之後,碾轉反側,才來到吳越之地,從一小卒逐漸立下功勳,一步步走向高處。
不過在吳國,庶民是絕對很難身居高位的。哪怕伍陽立下的功勳,比那些吳國將領功勞還要大之,但是依舊是真正難以躋身吳國高位。若不是範枳,伍陽再如何努力,也不過一個千人之將。哪能成為如今的上將軍,幾乎執掌吳國兵權?
&ldo;範大夫離去,讓老夫頗為心哀啊,大王也是如此悲痛。老夫與範大夫爭鬥半生,其本意皆是為我吳室,為我吳國。如今範大夫突然離去,讓老夫何等心痛!&rdo;
樂喜面容雖然有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但是其嘴角卻是依舊有著絲絲訊息,從眼眸中,更是透露出絲絲喜悅之情。
伍陽如何不明白,範枳的離去,讓樂喜這些人是何等高興!只是可惜,範枳這等英才,卻是如此早逝,可樂喜這般老臣,卻是依舊生龍活虎。上天何等不公?
悠悠長嘆一聲,範枳離去,他若是在此時與吳王大談興兵之事,這些吳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