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為健康保駕護航(第1/2 頁)
傳染病科的最後一天,郝老師對大家說:“今天我們系統地把傳染病防護措施給大家複習一下。
傳染病隔離我們根據傳播途徑進行分類,透過呼吸道傳播的,我們稱之為呼吸道隔離,透過消化道傳播的,我們稱之為消化道隔離,透過接觸感染的,我們進行接觸隔離。下面就各項隔離分別學習一下。
呼吸道隔離透過空氣飛沫傳播的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如果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新冠狀病毒感染等,需要檢查治療的醫務工作者應該佩戴帽子,口罩,穿隔離衣以及鞋套,隨時注意手的衛生與消毒需要佩戴手套。
消化道隔離是指透過糞便排出病原體,經過糞口傳播的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傷寒,食物中毒,甲肝和戊肝等病毒病毒性肝炎。
接觸隔離是指透過面板,黏膜,傷口感染的傳染病,如狂犬病,破傷風,面板炭疽等。”
傳染病隔離是指將處於傳染病期的傳染病人以及可疑病人安排,安置在指定的地點,暫時避免與周圍人群接觸並予以治療,護理。透過隔離可以最大限度的縮小汙染範圍,減少傳染病傳播的機會。
根據傳染病的嚴重程度也可以以下分類。
嚴密隔離,適用於霍亂,肺鼠疫,肺炭疽,非典型性肺炎,新冠病毒肺炎等甲類傳染病或傳染性極強的一類傳染病。同一種病例可以居住在同一個病房,疑似病例要單間隔離,門窗關閉或者進入負壓病房。病人不能外出,也不能有陪伴,拒絕探視。進入病房的醫務工作者,應該佩戴帽子,口罩,穿隔離衣以及鞋套,隨時注意手的衛生與消毒需要佩戴手套。
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接觸隔離
昆蟲隔離,適應於透過蚊子,跳蚤,蝨子,禆,恙蟎等昆蟲叮咬傳播的疾病。如癍珍傷寒。
隔離日期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病原體的消失時間而定,原則是不能有明顯帶毒。
下來大家再複習一下帽子,口罩,隔離衣,手套的穿戴和脫防護服的順序。同時溫習一下傳染病防護的意義。
以下是一般防護服穿戴的順序:
首先,我們進行手部清潔,以確保手部衛生。然後,他們會戴上一次性帽子,將頭髮完全覆蓋,避免頭髮外露。
接著,戴上防護口罩,確保緊密貼合面部,以提供有效的防護。之後,穿上防護服,注意將防護服的拉鍊或釦子完全拉緊,確保身體完全被覆蓋。
再戴上防護眼鏡或面罩,以保護眼睛免受飛沫和其他潛在的危險物質的侵害。然後,戴上手套,確保手套與防護服緊密連線,無縫隙。
最後,再檢查一遍防護服的穿著是否完整,所有部件是否穿戴正確,以確保最大程度的防護效果。
傳染病隔離的意義在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它就像一道堅固的防線,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與健康人群隔離開來,防止疾病的蔓延。
透過隔離,傳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向外傳播病原體,從而減少了其他人感染的風險。同時,隔離也能限制病原體的傳播範圍,使疫情得到區域性控制,避免大範圍的擴散。
對於易感人群,隔離能夠提供重要的保護。隔離區就像一個避風港,讓易感者遠離病原體的侵襲,降低感染的機會。這不僅保護了個人的健康,也有助於整個社會的公共衛生安全。
此外,隔離還為病人的治療和康復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隔離環境中,病人能夠得到專門的醫療照顧和監測,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同時,隔離也能防止病人將病原體傳播給他人,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惡化。
總而言之,傳染病隔離是一項關鍵的公共衛生措施,它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保護。透過隔離,我們能夠有效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