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送上門的白菜不要白不要(第1/2 頁)
在經過幾天調整,0001年1月3號全球正式官宣,由m國帶頭“m行政區”,隨後,R本“東瀛區”,棒子國“b區”,EL斯“E區”…………………………………而漢朝也更名為“華夏區”。
在全球格局發生變化的時候,袁明召開了藍星聯邦最高會議,66個議員一一到場。
然後提出贊助的1億宇宙幣,該怎麼花,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結果是,採購可控核聚變,玄磁車生產線和宇宙飛船飛船生產線。
但是由於曲速引擎掌握在宇宙別的大公司裡面,就像夏國的飛機發動機全靠進口一樣,被人壟斷,只有可控核裂變是可以買到的技術,工業機器人,採礦機器人和礦機。
這裡我要講一下早在1933年,核聚變的原理就被提出,而5年後,改變世界格局的核裂變才被發現。
核聚變反應堆的原理很簡單,很好理解,只不過實現起來對於當時的人類技術水準,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步,作為反應體的混合氣必須被加熱到等離子態——也就是溫度足夠高到使得電子能脫離原子核的束縛,原子核能自由運動,這時才可能使得原子核發生直接接觸,這個時候,需要大約10萬攝氏度的溫度。
第二步,為了克服庫侖力,也就是同樣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之間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極快的速度執行,得到這個速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繼續加溫,使得布朗運動達到一個瘋狂的水平,要使原子核達到這種執行狀態,需要上億攝氏度的溫度。
然後就簡單了,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極大的速度,赤裸裸地發生碰撞,產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經過一段時間,反應體已經不需要外來能源的加熱,核聚變的溫度足夠使得原子核繼續發生聚變。
這個過程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時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氣被輸入到反應體,核聚變就能持續下去,產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應體內,維持鏈式反應,大部分可以輸出,作為能源來使用。
看起來很簡單是吧,只有一個問題,你把這個高達上億攝氏度的反應體放在哪裡呢?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造出任何能經受1萬攝氏度的化學結構,更不要說上億攝氏度了。
這就是為什麼一槌子買賣的氫彈已經制造了50年後,人類還沒能有效的從核聚變中獲取能量的唯一原因。
好了,人類是很聰明的,不能用化學結構的方法解決問題,就用物理的試驗一下。
早在50年前,兩種約束高溫反應體的理論就產生了,一種是慣性約束。
這一方法把幾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氣體裝入直徑約幾毫米的小球內,然後從外面均勻射入鐳射束或粒子束,球面內層因而向內擠壓。
球內氣體受到擠壓,壓力升高,溫度也急劇升高,當溫度達到需要的點火溫度時,球內氣體發生爆炸,產生大量熱能。
這樣的爆炸每秒鐘發生三四次,並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釋放出的能量就可以達到百萬千瓦級的水平。
這一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王淦昌。
但是藍星的技術還沒有真正的實現應用,而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已經把這些當做小學知識了,連曲速引擎都是普通飛船的標配更別說核能了。
之所以要買這些東西,是因為這些知識是已經有研究理論的,現在是要奠定和補充基礎知識。只有把這些基礎理論知識弄全才能接觸和製造更高階的東西。
不是一上來就搞曲速引擎,暗宇宙,蟲洞,就算給你所有教材,你也得學習幾年,就算你學習,你製造的工具都沒有,還要搞幾年別看幾年幾年,10幾年幾十年就過去了。
把曲速引擎拆開放藍星最頂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