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5 頁)
而笑,趙武連忙提醒智朔:“小心點,我沿牆安置了上百架窩弩,你千萬別順著牆根走……”
眾人走散後,趙武回過身來,很不滿抱怨:“客人面前如此咆哮,你是主人還是我是主人?”
師修躬身行禮:“下臣知罪,然而,中行家即將面臨鉅變,主上與夫人行合巹之禮的時間只剩下這幾天,過了這段時間,主上又要等喪期過後。主上等得起,趙城百姓等得起嗎?”
智姬出現在門口,揚聲召喚:“夫主,師修真君子也!他為了趙氏心急,而我等也是為了趙氏才如此匆匆,大家都為了同一個目的,請夫主珍惜!”
趙武嘆氣:“禮呀禮呀,這裡什麼都好,就是規矩多的讓人受不了。得,連做那事兒都有規矩……催催催,前戲的時間都不給……罷了!”
師修看著趙武進入婚房,他喚過東郭離,悄聲詢問:“怎樣?”
東郭離輕聲說:“不好!我走的時候,他已陷入最後昏迷,我怕那人死了我還沒走,這樣,主上就不能裝不知了,所以我不能訊息證實便轉身而奔……我估計,當我出城時,他已熬不過去了,現在很可能已經去世。”
師修仰臉想了一下,決定:“我來做惡人,從明日起,我親自持劍把守城門,但凡京城來的訊息,我就拖延三天,唉,只能拖三天,再多就失禮了。”
東郭離輕輕搖頭:“修,你忘了京城還有韓厥子,有他在,這些細節他又怎會想不到,我以為,我們不如裝作啥事也沒有,讓韓厥子為我們拖三天。”
ps:求票,拜求收藏與推薦票!
第二十二章 這種事能催嗎?(上)
後世常說“守孝三年”是“春秋規矩”,其實在春秋,這一規定執行的並不嚴格。尤其是晉國,歷任卿大夫死後,其繼承人不是忙著守孝,而是忙著承繼——承繼死者的官位與地位。《左傳》、《春秋》的記載晉國公卿的活動史,似乎都證明了這點。到了戰國之後,守孝的禮節才開始嚴苛起來,且似乎有點強制執行的味道。
按春秋規矩,親人去世,喪家當天就要打發家人去所有的親朋好友家報告噩耗,這叫“告哀”,喪者親屬或友人接到訊息,要顯示自己的哀傷,《墨子·節葬》記錄春秋時的守喪禮節說:“(國)君死(了要守)喪之三年;父母死,(守)喪之三年;妻與後子死,二者皆(守)喪之三年;然後伯父、兄弟、櫱子死,期;族人五月;姑姊甥舅皆有數日。”
然而,這本《墨子》寫於戰國時代——即使按照這本書所記錄的禮節,趙武這個陪嫁庶女的丈夫,也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唯有從智嬌嬌身上論親戚,才能靠上一點邊,算是“姑姊甥舅”,守喪數日就行。
趙城之所以如此鄭重其事閉門謝客,是因為趙城弱小,不想也不敢對國中爭鬥涉入過多,所以用舉喪的藉口,避過緊隨而來的公卿間串聯與溝通——雖然在春秋時代,人們不強求類似的嚴格守孝,但這個開放的時代也尊重這種個人行為。
然而,真要對此鄭重其事,那麼根據禮儀,趙武與妻子要分房居住——“別屋而居”,以此顯示哀悼的心情。但這對趙氏是不利的,因為趙武是“趙氏孤兒”,現在的趙氏只有他獨苗一個,萬一趙武有個三長兩短,趙氏一族就此絕滅了,師偃師修等家臣就成了孤魂野鬼,連收留的人都沒有——因為別人會嫌他們晦氣。
一方面是焦心於趙氏存續,一方面也為了切身利益,師修希望趙武能多與新婚夫人團聚幾天,以便增加留下子嗣的可能,東郭離顯然也有這種急迫,所以他與師修立場一致。
“最好通知山中的師偃,讓他帶著武士返回,咱家現在的防衛實在單薄,還是先召回在外的武士吧”,東郭離建議。
師修表示贊同:“在這種情況下,按慣例,各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