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3樓:被拍電影耽擱的作曲家!
4樓:層主分析很有道理,說一聲楚導牛逼就完事了!
5樓:楚導養活了好多短影片創作者,最近在短影片,總是借用的殺比配樂,好奇這些短影片創作楚導能收到錢嗎?
6樓:我很喜歡殺比,看完後只記得一片血紅,但看得爽就完事了。沒這麼過癮,直接去找了楚導的處女作,然後exce,楚導你拍的什麼?而且感覺風格完全不同,如果不是我知道這是一個導演的作品,打死我,我都不可能把他們聯絡到一起。
7樓:hhh,你們難道沒有發現嗎?六格沒有配音,所以你覺得不好看,加上配音肯定又是cult神作,另外多說一句,實際上《六格》和《殺死比爾》,很明顯看得出是一個人拍攝的,我也琢磨了六格,裡面六格片段,淺顯的表達了六道,可細看才知道,這其實拍的是夢境……[顯示全文]
楚舜非常感興趣的點開全文,看這七樓繼續編,不對是繼續分析:
「都知道薩特吧,作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觀點是,存在先與本質。因為有人存在的基礎,才有世間萬物,我認為六格就是在闡述薩特的哲學思想,薩特認為存在分兩種,不能改變的是自在的存在,能夠改變正在改變的稱之為自為存在。」
「自在存在薩特主要指物業,自為存在指人,但六格中出現了長時間的黑屏,我認為這不是死人視角,這是自在存在。人死之後就是物,這就有點像笛卡爾所說的心物二元論了,萬物並非單體存在,而是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兩種,如果死了,就失去精神實體,則只有黑屏,除此之外,好人、壞人、普通人、狗四則沒什麼區別。」
「而殺死比爾看上去是女主復仇的故事,但子彈打中頭部,怎麼可能不死,至少也是植物人,怎麼可能起來就報仇。那麼把電影這個過程當做是精神上的變化就很合理了,側面證明叔本華的理論,生命本質是慾望,如果滿足不了慾望會痛苦,慾望得到滿足會無聊,生命就是在無聊和痛苦中搖擺不定。還有一個佐證,殺比片段無序,這就暗示了其實都是女主所想,這樣為什麼電影中女主可以以一敵百,都是想像,以一敵萬都可以。」
關於這點還有人回復七樓:「我怎麼覺得殺比是超人主義的體現呢,這明顯更像尼采所說:上帝已死。理性、道德、環境所有寄託都沒有的情況下,超越自己本身,清晰認知,就可以活動絕對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的女主。」
尼采早年是叔本華的簇擁,理論而言和悲觀的叔本華基本是相反。
楚舜懵懵懂懂的看完,雖然有但看沒懂,看完之後不知覺暗自嘀咕了一聲:「妙啊!」
第33章 大冒險
楚舜是很清楚,影評人寫影評的方向,其實和本身的知識以及認知關係很大,他估計評論說哲學這兩位哥們或許是哲學系的?
但無論如何,好像說的很有道理,楚舜自言自語:「以後有人問起殺比和六格的相通性,就可以用這噼裡啪啦的哲學理論來解釋,我真是個機智的小聰明鬼。」
然後楚舜就把手機截圖,準備回去背一背,不過幾秒後,這個善變的貨又反應過來。
「不對,關於藝術創作的事,為什麼要向別人解釋。」楚舜心裡說道:「至於有沒有共同點,那是電影評論人的事,我拍片解釋就掉逼格了。」
「求你的歌單,這個話題在下午三四點左右都上了微博熱搜,現在是被頂下去了。」白老師看到楚舜已經放下手機後,說了一句。
「那老師要不要把你的b站up主名字告訴我。」楚舜道:「我把我歌單分享給老師你,作為獨家訊息,讓老師漲一波粉。」
聽到漲粉白老師眼前一亮,細想之下還是沒同意道:「那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