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五行無色與臟腑:中醫養生的秘密武器(第1/3 頁)
“五臟應四時,各有悠受乎”這句話出自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指的是人體的五臟與自然界中的四季變化相互對應,相互影響。這裡所說的“悠受”,可以理解為“承受”或“適應”之意。
在中醫理論中,春季屬木,與肝臟相應,肝主疏洩,喜條達,惡抑鬱。春季萬物復甦,生機勃勃,肝氣亦應疏洩條達,以應春氣之生髮。若肝氣鬱結,則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
夏季屬火,與心臟相應,心主血脈,藏神。夏季天氣炎熱,人體代謝旺盛,心陽亦應旺盛,以推動血脈執行,滋養全身。若心陽不足,則會導致血脈不暢,神失所養。
秋季屬金,與肺臟相應,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秋季氣候乾燥,肺亦應順應秋氣之收斂,以滋養陰液,保持肺氣清肅。若肺氣宣降失常,則會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
冬季屬水,與腎臟相應,腎主藏精,主水液代謝。冬季天寒地凍,萬物收藏,腎亦應藏精納氣,以滋養五臟六腑。若腎精不足,則會導致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五臟應四時,各有悠受乎”這句話揭示了人體與自然界的密切聯絡,強調了順應四時變化,養護五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四季變化的特點,調整飲食起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維護身體健康。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這句話出自中醫的五行理論,它描述了人體與自然界的對應關係,特別是肝臟與東方青色、目、筋等元素的聯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肝臟屬於木,與東方青色相對應。木性生長、條達,肝主疏洩,調暢氣機,所以與東方青色的生長、發育的特性相吻合。肝臟開竅於目,意味著肝臟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眼睛的功能。如果肝臟出現問題,比如肝氣鬱結,就可能導致眼睛乾澀、視物模糊等症狀。
“藏精於肝”表明肝臟在人體內扮演了儲藏精氣的角色。這裡的“精”指的是人體內的生命精華,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肝臟透過疏洩和儲藏的功能,維持著人體內精氣的平衡。
“其音角,其數八”是中醫五音、五數理論的體現。角音屬於木音,與肝臟相應,具有舒暢、條達的特性。而八則是與木相應的數字,也與肝臟有密切關係。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進一步闡述了肝臟與筋、臭的關係。肝主筋,肝血充盈則筋得所養,運動靈活而有力。如果肝臟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症狀。而“其臭臊”則是指肝臟病變時,可能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類似於臊味。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這句話揭示了肝臟在人體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與自然界中東方青色、目、筋等元素的密切聯絡。透過了解和掌握這些中醫理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調理肝臟的健康狀況。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這一說法,其實我們需要對其進行一些辨析和澄清。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是中醫五行理論中的一部分。在五行理論中,南方對應火,火色為赤,而心臟則與火相應。這一說法強調了心臟與南方、赤色的關聯,意味著心臟的健康與火、南方的能量場有關聯。
“開竅於耳”這一說法在中醫理論中並不常見。通常,我們聽說的是“心開竅於舌”,這是因為心的經脈與舌相連,心的氣血上通於舌,所以心的功能可以從舌的色澤及言語流利與否等方面反映出來。所以,“開竅於耳”可能是個誤傳或者特定的流派觀點。
“藏精於心”這一說法也值得探討。在中醫理論中,心確實與“神”有密切關係,心主血脈,而血脈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心藏神。但“藏精”通常與腎相關,因為腎主藏精,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