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2/2 頁)
字逐句找出了中國的影響。
歌德對中國的倫理道德也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繪聲繪色向別人介紹:&ldo;一對鍾情的男女在長期的相愛中貞潔自恃,有一次他們不得不在同一間房裡過夜,就談了一夜的話,誰也不惹誰!&rdo;他對中國發達的古代文化仰慕不已:&ldo;當中國擁有小說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在樹林裡生活呢。&rdo;
歌德非常喜歡中國唐詩,曾將唐明皇梅妃所作的《梅妃詩》譯成德文,這是中國舊體詩翻譯成德文的開端。他還將《趙氏孤兒》的故事改編成悲劇,席勒曾對此給予很高的評價。歌德是具有世界眼光的大家,他從中德文化交流中,預見到了民族文學向世界文學發展的前景,發出&ldo;世界文學時代己快來臨&rdo;的吶喊。由於當時東西天各一方,交通和資訊極為困難,歐洲對中國的瞭解始終是不夠全面和確切的。萊布尼茨和歌德同其他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一樣,把西方看作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社會,中國則是達到人類文明頂峰的世界,中國文明屬於不能再進一步發展的文明,成為一種&ldo;結晶&rdo;。
由於對中國的崇拜和熱愛,他們沒有能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和缺憾。到19世紀末,歐洲對中國研究的熱潮不可避免地逆轉了。&ldo;18世紀初,人們認為中國是人類知識的發源地,但到了世紀之未,希臘人被崇拜為人類最偉大的教師了&rdo;。對中國文化態度的轉變,是西方科學文化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理性選擇。德國的智者在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之後,他們把觸覺伸向了自己的土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