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3 頁)
不見的手&rdo;,促進了經濟復甦,保障了經濟的持續增長。
三、衝破迷霧
◆危機,危機!
1973年9月以來,聯邦德國發生了兩次同期性全面經濟危機,危機一次甚於一次!
工業生產減產幅度越來越大,1973年9月危機工業生產下降122,1980年3月危機工業生產下降了123。而1966年4月第一次經濟危機工業生產下降85。固定資本投資下降幅度越來越大。三次經濟危機固定資本投資分別下降了152,186和254。企業倒閉數越來越多。三次經濟危機企業倒閉數增加比率分別為409,512和666。倒閉企業越來越多,增加的幅度也越來越大。居民失業人數越來越多。三次危機中失業人數分別為674萬人,194萬人和2032萬人。失業率也一次比一次高。第二次危機比第一次而言,經濟回升和高漲不僅發展速度減慢,而且通貨膨脹拖延多年,居民失業大量增加,出現長期的&ldo;滯脹&rdo;局面。
◆進入低速
1973年至1975年經濟危機發生之後,聯邦德國經濟同大多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進入低速發展階段。進入低速發展階段以後,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出現了獨特之處,可謂喜憂參半。國民經濟低速發展,經濟效率則穩定提高這一時期聯邦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都比中速發展時期顯著減慢。1974~1979年,國內生產總值產增長242;1980~1985年,年均增長僅116。聯邦德國在低速發展時期經濟效益穩定增長,但增長速度也是第二個經濟週期(1980‐1985)比第一個經濟週期(1973‐1979)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74年為5,146,1979年增加到9038,增長了7563,1980-1985年由9532增至13,468,增長4129,後六年速度比前六年低。就業人數減少,工人失業率比較高。聯邦德國在低速發展時期,就業人數減少,工人失業率提高,而且第二個經濟週期比第一個經濟週期更高。到1985年底,聯邦德國僱擁勞動者的就業人數下降到2238萬人,工人失業率則提高到92。與主要西方國家相比,在這個經濟發展時期的初期1973年,聯邦德國的失業率僅為10,低於美國(49)、日本(13)和歐洲共同體國家的平均數(49)。而到1985年底,聯邦德國的失業率達到92,高於美國(69),日本(29),略低於歐洲共同體國家的平均數(15)。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