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5 頁)
“三爺,還是喊我老魏吧!這魏先生卻是當不得了,你們父子厲害,老頭子甘拜下風。
三爺不是在宜良建了一個明湖書院嗎?這個想必三爺早有謀劃,選些讀書人,先讓他們通曉洋文,然後再著手翻譯書籍吧!
洋人與我等非是一族,過於倚仗不行;洋人技巧強過我族,不倚仗又不行;最好的法子就是讓咱們的人,學會洋人的法子,然後再結合咱們自己的東西,創出咱們的新法子。
數遍華夏,儒學就是最好的例證,數數元明清三代,兩代非是我漢人主政,可為何儒學不敗?這裡面的道理深著呢!
學西法可以,但絕不能引入洋教,本朝的康熙爺、乾隆爺,身邊都有洋人,他們也清楚西洋之法犀利,可為何不揚西法呢?蓋因洋教!
宜良那些洋人,想必有傳教士吧!這些人居心叵測,三爺要防著他們些。現在他們到了雲南,咱們就不急了,先讓他們教洋文,之後再譯書。”
魏五的想法,倒是和楊猛差不多,這老奸賊好深的見識,說的這些楊猛都有些信服了。
“嗯!你老魏的法子不錯,我已經在明湖書院附近選了一塊谷地,作為洋人的棲身之地。明湖書院和宜良的事情,最近幾個月,就交給你了。
這譯書之事倒是不能拖沓,我先前已經找了一些通洋文的十三行夥計,讓他們教授洋文,譯書也要同步進行,最好近期能歸結出一些雲南能用的玩意,我在廣州那邊有買賣,缺的東西,也好儘快購買。
西洋與我們有大洋相隔,一來一回就得數月,時間上必須要提前一些。你學問深,那谷地你給弄個名號,也好讓那些洋鬼子安心做事,不然偷偷摸摸的,就怕他們不賣氣力。”
近期楊猛的手裡資金有限,但廣州那邊還得先期購置一些東西,正好讓魏五整合一下,選出急需的,自己也好給岳父下個單子。
“大清有譯書館,咱們也弄個明湖譯書館,這樣聽起來就正統了。”
楊猛的一些心思,魏五猜的出來,順著楊猛的意思,就說出了明湖譯書館的名號。
“好!這個名字不錯,老魏你最近先抓好明湖書院那一塊,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最好能儘快弄上一批合手的。”
第九十三章 魏五的手段
回了宜良楊猛帶著魏五到了即將完工的明湖書院,和正在搭建草屋竹樓的山谷,書院已經可以使用了,山谷內的臨時房舍,和入谷的木橋,有半個月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三爺,這明湖書院,您打算怎麼用?”
魏五這麼問,也是有原因的,看楊家的做派,絕對不是為了給朝廷培養人才,這書院規制不小,如果住滿了學子,一年的耗費也小不了,如何選人也是個大問題,不能用的人還是少些為妙。
“能跟著洋人學東西的,那是首選;我之前答應過宜良的莊農佃戶要辦學,塾師是次選;我手裡欠缺合用的人手,是三選;楊家要立商幫,需要一批賬房,是四選;有才能可以為官的,可選可不選。
這五選之人,能力到在其次,首要的一點是忠心可用,現在的楊家廟小池淺,容不下神佛蛟龍,出類拔萃的人物,可以養著但現在絕不能用!
對啦!如果有這樣的人養著也是不錯,明湖書院需要門面,這樣的人也可以選上幾十個,就讓他們作為明湖書院的招牌。”
人到用處方恨少,楊猛現在就面臨這樣的尷尬,老爺子打下了不錯的底子,楊家可用的人手不少,可盡是些武夫之流,能獨當一面的,一巴掌就能數的過來。
那些叔伯們的子嗣倒是可用,可用在這裡卻有些浪費,讓他們混上官身,去控制雲南才是首選,不然自己在宜良做的再好,雲南不到手也是白瞎。
“三爺的路子,老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