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康熙看著那淚痕滿面的和碩長公主,單腿下跪,說道:&ot;姑姑,您的苦處侄兒知道,可是,您知道我愛新覺羅一族,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如果不殺吳應熊,吳三桂一定以為朝廷軟弱可欺,更加囂張,又不知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姑姑,恕侄兒不能孝義兩全。&ot;
和碩長公主沒等康熙說完,她扶起康熙,說:&ot;姑姑我不怪你。&ot;說罷掩面而去。第二天午時三刻,吳應熊人頭落地,大長了清軍計程車氣,滅了叛賊的威風。沒幾年,吳三桂便軍敗身亡,為禍八年的&ot;三藩&ot;之亂被徹底蕩平。朝廷內外,對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後的日子裡,康熙不僅親自過問和碩長公主的生活,還把吳應熊的兒子接到宮裡來伴讀。
重建殊像寺
五臺山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啟六年,在寺後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間客堂。此客堂被後來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ot;善靜室&ot;,作為&ot;習靜&ot;之處。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清室定鼎後,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及其子世霖絞死,那時候,由於受&ot;婦女要守節&ot;的封建道德信條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五臺山殊像寺。當時殊像寺被譽為&ot;瑞象天然&ot;,是五臺山很有名氣的寺院。當時寺內有一青年和尚,儀容非凡,精通內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ot;善靜室&ot;研討經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ot;愛戀&ot;。這話傳到京師康熙的耳朵裡,認為有損皇族聲譽,於是派專人來到五臺山殊像寺放火焚寺,策謀將她倆和寺院同歸於燼。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唯&ot;善靜室&ot;卻巍然獨存。康熙認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無&ot;愛戀&ot;一說,甚為歡喜,即用鉅款重建殊像寺。
第13節:清聖祖康熙篇(3)
重建後的殊像寺,有人提議,把寺名改成&ot;清白寺&ot;或&ot;無瑕寺&ot;,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由於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ot;殊像寺&ot;即意味著寺院裡有文殊菩薩的塑像,故重建後的寺院,仍叫&ot;殊像寺&ot;。
八阿哥的下場
在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禩一黨聲勢最為盛大。允禩很有籠絡能力。康熙在的時候也說&ot;八阿哥的為人,大臣們都稱讚&ot;,裕親王(聖祖之兄)也曾經說&ot;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ot;。可是允礽第一次廢黜後,允禩便妄自尊大,以東宮自居,後來更廣結黨羽,收納九流術士,藏於家中的密室,因而引起聖祖的憎惡,晚年甚至說過&ot;我與允禩的父子之恩一刀兩斷&ot;的話,又說&ot;此人的陰險實在是百倍於二阿哥&ot;。
雍正即位後,立即命允禩、允祥(世宗黨羽)、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後又封允禩為親王。雍正之所以封允禩為親王,還是一種權術‐‐剛剛即位,腳跟沒有站穩,不能樹敵過多。可是允禩這樣一個野心膨脹的人,怎麼會就此服帖?當允禩封親王時,他卻向致賀者說:&ot;有什麼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死呢!&ot;
果不出所料,雍正四年正月,世宗在西暖閣,召諸王大臣宣佈允禩、允禟罪狀。最後,上諭允禩不可再留於宗室之內,革去他的黃帶子改為民王非宗室的王。後又削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九月,允禩患嘔吐,不久死在戍所。
允禟裝病
允禟,康熙第九子,封貝子。允禟並不想奪儲位,只想過奢靡淫逸的大少爺生活。他是一個無才無識、糊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