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康熙十二年,三藩叛亂,經孔四貞的規勸,孫延齡表示降清,吳三桂得知訊息後暗殺了孫延齡,孔四貞落入吳三桂手中,直到掃平三藩之後才得以回京。當孔四貞舉家遷往廣西時,清政府乘勢將她的名分由和碩格格降為郡主,並明確規定&ot;下不為例&ot;,於是孔四貞成了清王朝二百餘年中唯一的漢族公主。
東陵牆外昭西陵
在清東陵陵區的風水牆外,有一組黃瓦紅牆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清東陵的昭西陵,陵中安葬的是清朝初年有名的孝莊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親生母親,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歷經數朝,竭力輔佐了兒孫兩代幼主,為清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孝莊文皇后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在慈寧宮去世,享年75歲。
去世前孝莊文皇后留下遺言:&ot;太宗文皇帝梓宮安葬已經很久了,不可輕易地為我去驚動他,況且我心裡掛念你父皇和你,不忍心遠去,你若能在孝陵附近為我找塊地方安葬,我就心無遺憾了。&ot;康熙是大孝子,祖母的遺言,讓康熙皇帝左右為難:若按祖制將祖母送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與祖父皇太極合葬,那顯然違背了祖母的遺願,也是康熙最不願意的;可是要按照祖母的吩咐葬在孝陵附近,又違背了祖制,怎麼辦好呢?最後康熙皇帝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在東陵的前面、風水牆外建一座暫安奉殿。康熙還下令把他為祖母生前修建在慈寧宮的一座面闊五間,恢弘壯觀的宮殿拆運到東陵重建,並再三叮囑拆卸時原件不可缺損,基址務必牢固等等。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於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89年3月竣工。由於不是正式陵寢,所以命名為&ot;暫安奉殿&ot;。
然而,康熙皇帝採取的兩全其美的辦法,竟讓孝莊文皇后&ot;暫安&ot;了近四十年,直到雍正二年,孝莊文皇后的葬地問題才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雍正認為:孝莊皇后的棺槨停在暫安殿內不是長久之計,況且暫安奉殿的所在地就是上吉佳壤,可以改建為陵寢。工程於雍正三年二月開工,十二月完工。十二月初十,孝莊文皇后的棺槨才被正式葬入地宮。因為皇太極的陵叫昭陵,位於東北的盛京,孝莊文皇后的陵建在河北的遵化,方位是昭陵的西面,按照清朝皇后陵命名的辦法,將孝莊文皇后的陵定名為昭西陵,表明昭西陵與昭陵是同一體系。從此,清東陵的風水牆外就有了人們所看到的昭西陵。
第14節:清聖祖康熙篇(4)
帝家風采
清聖祖玄燁,年號康熙。其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曾召天下文人學士著《康熙字典》。康熙皇帝很有文才,十分喜愛對聯,常親自動手題匾聯。熱河&ot;避暑山莊&ot;門匾就是康熙題寫的。他為乾清宮的題聯是: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水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艱
清朝第三代皇帝清世宗胤禛,年號雍正,在位十三年。他曾為乾清宮西暖閣題聯為:
惟以一人治天下
豈為天下奉一人
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在位六十年,僅次於他的祖父康熙(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風流皇帝。其愛好吟詩題字,自命不凡,有時以聯語戲人。他曾為承德行宮&ot;避暑山莊&ot;裘翠樓的題聯:
名震塞外三千里
味壓江南十二樓
乾隆年間的一次科舉考試,有兩個考生名列前茅,不分上下,連主考官也難定奪。時值乾隆正巡江南,駕臨杭州,主考官將兩張試卷呈聖上御覽。乾隆閱後,微微一笑說:&ot;等我明天出一幅對聯,讓他們對,就能分出狀元了。&ot;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