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3 頁)
瘋子嚴少陵趣事
清朝光緒年間,中山石岐有位文人,姓嚴名少陵,他飽讀詩書,曾設館授徒,人人稱他為嚴老師。嚴少陵曾到廣州考舉人,落第後深受刺激,致使神經失常,終日痴痴迷迷。穿一件滿布油漬的長衫,滿臉鬍鬚,披頭散髮,但仍舊穿鞋著襪,終日在石岐街市踱來踱去,靠乞食度日。
每年春節,他一定在街上看各家門口貼出的對聯,看到好的他就低頭沉思,看到不好的他就哈哈大笑離去。
有一次,嚴少陵在街上乞食,有間店鋪的店主想考考他的文采,就在飯店買了一碗香噴噴的雞肉飯,擺在桌子上,請嚴少陵入鋪坐定。店主對嚴少陵說:&ot;你作對工整,能否用鋪名對鋪名,作一對聯,合平仄就將這碗飯給你吃。&ot;嚴少陵要了一枝筆,一張紙,提筆慢慢地寫了一副對聯:
六安茶,香過丁財貴。
福壽藥,吃了永平安。
對聯內的&ot;六安&ot;是茶葉鋪,&ot;丁財貴&ot;是專售香燭的店鋪,&ot;福壽&ot;原名&ot;福壽堂&ot;是藥材店,&ot;永平安&ot;也是出售中成藥的店鋪。店主無話可說,只得讓嚴老師吃那碗雞肉飯。
還有,一次,有人叫嚴少陵以庵寺名字作對頭,以祠堂名字作對尾,作了一副對聯;
眾母洗白衣,無量隱泉,只見寶蓮浮水面。
三公遊蒼圃,知非奇隱,重看青海過歧洋。
對聯內的&ot;眾母&ot;、&ot;白衣&ot;、&ot;無量&ot;、&ot;隱泉&ot;、&ot;寶蓮&ot;是當時的庵寺名。&ot;三公&ot;、&ot;蒼圃&ot;、&ot;知非&ot;、&ot;奇隱&ot;、&ot;青海&ot;是當時的祠名。
有農民對嚴少陵說:&ot;你這麼好的文采,能否把石岐的街巷從一到十按順序說出來?&ot;嚴少陵隨口說出:
一天門二門產(坎)三級石四方井五兜榕陸家巷七仙街八卦巷九(菲)菜園十王庵。還有一副對聯,是他神經失常之前寫的,以當時香山縣的地名輯成:
三灶無柴,葫尾大兜燒破鑊。
四門有炮,中心小引彈長江。
三灶(現屬珠海市)、朗尾、大兜、破鑊、四門、中心、小引、長江,均為中山的村名。
嚴少陵沿街乞食的時候,身邊只帶一對筷子,從不帶碗。有人問他為何不帶碗?他說我的碗是四季碗。原來他春季取椰菜葉,夏季取蓮葉,秋季取蕉葉,冬季取生菜葉來包飯吃。
名妓賽金花
賽金花原名曹夢蘭,又名傅彩雲,原本是蘇州名妓,後來成為狀元洪鈞的妾後,曾隨洪作為大使的眷屬出國,通曉德語。史料記載,她隨洪鈞出使英國,與英女王促膝談天,還和英皇帝在一起合影留念。在當時的大清傳為奇談。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賽金花與聯軍統帥瓦德西周旋,對保護當時的城市與民眾起了很大的作用。當時的人們知道賽金花會德語,凡遇到被八國聯軍欺負、劫掠的事都找賽金花出面幫忙,就連清廷也不例外。當時條約、協議簽訂之後,八國聯軍仍遲遲不肯撤出北京城,王公大臣一籌莫展,毫無主意。後有人提起可以讓賽金花出面協調此事,於是急召賽入宮,許以豐厚的酬謝,請她去和瓦德西商談。賽金花到了八國聯軍的營帳見到瓦德西以後,聊了一會兒家常,然後提出讓瓦德西陪她四處轉轉。兩人除了大營,只見八國聯軍的部隊絲毫沒有要撤離的跡象。於是賽金花對瓦德西說:&ot;既然簽訂了合約,就應該遵守,這才是紳士的做法,你應該儘快地帶部隊撤離北京城。&ot;瓦德西聽了以後欣然應允。第二天八國聯軍就開始撤離了。
第87節:清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