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表會議關於整編紅軍的指示,紅四軍前委和中共閩西特委決定將紅四、十二、六軍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6月19日,第一路軍在長汀組成後改為第一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前委書記和政委,朱雲卿任參謀長,楊嶽彬任政治部主任。
湘鄂贛邊地區活動的紅軍,組成第三軍團。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委,並組成前敵委員會,彭德懷任書記。
△方誌敏
贛東北信江一帶,在黨和方誌敏等領導下舉行農民起義,1928年5月成立弋陽、橫峰工農民主政府,1930年夏成立紅十軍,開闢了閩浙贛根據地。
1930年春,鄂東、皖西、豫南三個地區連成一片。同年秋成立紅一軍,隨後改為紅四軍團,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
湖北南部長江北岸的洪湖地區,1929年冬成立洪湖區工農民主政府,1950年春成立紅六軍,約1萬餘人,由段德昌任軍長,創立洪湖革命根據地。
賀龍自南昌起義失敗後,根據黨的指示返回湘西活動。1930年春建立了紅二軍,開闢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1930年夏紅二軍與段德昌的紅六軍在公安會師,組成了紅二軍團,由賀龍任總指揮、關向應任政治委員。
文家市戰鬥後,紅一紅三軍團勝利會師,兩個軍團前委舉行了聯席會議,決定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又稱&ldo;中央紅軍&rdo;。總司令朱德、總政委毛澤東、副司令彭德懷、副政委滕代遠、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嶽彬,成立了中共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全方面軍總計約4萬餘人。
1930年2月,左江區域部分革命士兵響應右江舉行起義,佔領龍州等七八個縣的地區,成立紅八軍和左江工農民主政府。後紅七、紅八軍與中央紅軍會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