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陳獨秀到上海後,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為發起組建中國共產黨的前身。陳獨秀來信詢問黨的名稱是否叫&ldo;社會黨&rdo;,李大釗回信一錘定音,叫&ldo;共產黨&rdo;!
同年3月,李大釗和鄧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學秘密發起了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此時,共產國際派遠東局局長威金斯基與中國革命者聯絡,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釗,經過交談,就建立中國共產黨取得一致意見。隨後,李大釗介紹威金斯基去上海會見陳獨秀,為正在籌劃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了國際聯絡。
&ldo;南陳北李&rdo;發起建立共產黨組織,從一開始便是國內最先進思想和文化的代表。當時的青年曾經在兩人的照片後面題寫這樣的詩句:&ldo;北李南陳 兩大星辰 漫漫黑夜 吾輩仰承&rdo;。
△毛澤東
早在1918年10月,李大釗在北大的同事楊昌濟教授,領著湖南長沙師範學校自己的學生毛澤東(字潤之)來到北大紅樓圖書館,想找份工作。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農民之家,後曾身歷農、兵、學三界。毛澤東少年讀私塾,16歲人新式的東山小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人湖南新軍當兵半年,退伍人長沙師範學校。
李大釗聽毛澤東言談,感到此青年見識很不平凡,同意安排他當圖書館的助理員,月薪8塊大洋。毛澤東在此一面工作,一面旁聽哲學和新聞課,並總想找名流請教。當時月薪200多塊大洋的教授們,誰有心思和時間聽一個月薪8塊大洋的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
起初,惟有李大釗、陳獨秀對毛澤東的態度例外。已是學界權威並已名滿天下的&ldo;守常先生&rdo;接待了這位只有中等師範學歷的屬員登門請教,經過幾次暢談,深感這個操濃重湖南鄉音的圖書館助理員志向見解非同常人,並將他介紹給了胡適等名師。
毛澤東透過李大釗的介紹和提供的學習條件,開闊了視野,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並掌握了對各種流派比較鑑別的方法。
△共產黨小組
1920年5月在上海,陳獨秀、李達、李漢俊、陳望道、沈雁冰等人成立了第一個共產黨小組,由李達代理小組書記;同年10月,李大釗、張國燾、鄧中夏、劉仁靜、羅章龍等建立了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毛澤東、何叔衡、易禮容等人在湖南長沙建立了共產主義組織;董必武、陳潭秋、劉伯垂、包惠僧在湖北從事武漢地區的建黨活動;王燼美與鄧恩銘等在濟南從事黨的籌建工作;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在廣州參與黨的籌建工作。此外,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中,張申府、劉清揚、趙世炎、周恩來、蔡和森等人在留法的勤工儉學學生中,也在從事建黨活動。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1年6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可爾斯基抵達上海,提出召開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建議。上海發起組很快與北京的李大釗和已去廣州的陳獨秀相商,認為經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醞釀和準備,成立全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確定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小組隨即通知各地小組各派代表兩名出席會議。
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望志路106號李漢俊的住宅裡舉行。出席大會的有全國各地和旅日共產黨小組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國黨員50餘人。12名代表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燼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由陳獨秀委派,還有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荷蘭人)、尼可爾斯基(俄國人)也列席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