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洋艦早已劍拔弩張,攔在面前,橫衝直撞而來,濟遠管帶方伯謙嚇得面如土色,嘴裡不停喃喃自語“這就不得了了。”“怎麼辦?怎麼辦?”想那方伯謙身為副將,縱然未臨過過多戰爭,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且又升至副將,自然還是有所閱歷的,為何今日一見日本海軍三艘軍艦即如此慌張?原來方伯謙所率兩艦“濟遠”號排水量為兩千三百噸載炮一十八門,“廣乙”號排水量為一千噸,載炮十一門,而日艦不僅比中國軍艦多一艘,且艦隻規模也遠大於中國軍艦,“吉野”號為四千二百七十八噸,載炮三十四門,“浪速”號為三千七百七十七噸,載炮二十四門,“秋津洲”號為三千一百五十噸,載炮二十二門。雙方實力懸殊太大。雙方艦船漸趨漸進,“吉野” 首先開炮,炮彈擊中“濟遠”瞭望臺,方伯謙大慌,遂躲至鐵甲最厚處,用一竹竿挑著一塊白布不停晃悠,惱得“濟遠”艦上的官兵皆小聲怒罵:“可恥”“軟蛋”“卑鄙”大副沈壽昌,二副柯建章率官兵向日艦發炮不已。“廣乙”艦被日艦“浪速”擊傷,管帶林國祥沉著應戰,向著“浪速”連連發炮,一炮穿透“浪速”左下舷。海水向艦艙湧進,“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一面指揮水兵搶救,一面向旗艦“吉野”告急,“吉野”艦艦長長河源要一大校見已擊沉中國之運兵船,“高升”號,又俘虜了中國軍隊之運械船,“操江”號,“濟遠”號、“廣乙”號也被擊傷,戰役目的已經達到,況“濟遠”“廣乙”雖被擊傷,但是還有作戰能力,為避免中國二艦與其死打硬拼,使日艦在已經取得勝利後再遭到大的損失,況又見到中國軍艦之指揮艦上已揚起表示投降的白旗,可兩艘軍艦上還是炮火不停,足見中國海軍已呈困獸之鬥態勢,遂決定棄戰全師而退。
面對日本國肆意挑釁,欺侮中華的侵略行徑,光緒帝忍無可忍,於光緒二十年,即一*四年下詔,對日宣戰,這一下正中日本國明治天皇的心懷,明治天皇恨不得戰爭打早,打大,一見大清帝國皇帝陛下下詔宣戰,也迫不及待,在光緒帝下詔宣戰同一天的晚些時候下詔對中國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五十一)
中日雙方既已公開宣戰,中日雙方則不斷向朝鮮半島投入兵力,中國赴朝參戰部隊很快達到二十九營,一萬八千餘人,日本國在朝陸軍也迅速達到數萬人之巨。明治天皇索性離開東京皇宮來到廣島,專門指揮針對中國所發動的戰爭。想那日本國士兵從上到下誰不知道,這場戰爭是天皇陛下至即位以來就開始策劃,開疆拓土的戰爭,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準備了幾十年,現在戰爭終於爆發了,而且天皇又親自指揮,從上到下,從士兵到將官,個個皆爭先效命,以一當十。這樣一來把中國軍隊的統帥葉志超可弄慘了。葉志超本無將帥之才,只是跟軍機大臣李鴻章關係密切。平時又善於拍馬奉迎被李鴻章逐步提拔做了提督,原來在國內平捻亂,*農民起義等還算是能征慣戰,如今驟然升為統帥,獨當一面,統率三軍來對付日本國之勁旅,確實是中國統帥部小瞧了這場戰爭,用錯了人。古人云:“有知識,有道德者謂之人才,有知識而無道德者謂之狗才。有道德而無知識是庸才,無道德且無知識者謂之殺材。”象葉志超這種既無知識,又無道德者,靠奉迎拍馬而居高位謀得權柄者,在關鍵時刻只能是害人害己又誤國,用這樣的人真是國家之不幸,人民之不幸,三軍之不幸,想葉志超自總督駐朝中國軍隊以來,成歡一戰只重視對漢城方向日軍的防禦,而忽略對成歡東西兩面山谷地帶設防和警戒,給了日軍迂迴攻擊的可乘之機。兩軍交戰,首次作戰的勝負尤為重要,除有意識地誘敵深入,或為了吸引敵人而實施某個戰略意圖外,首戰勝利往往能起到震懾敵人鼓舞士氣和打擾敵人之戰略部署而使己方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等很多有利因素,如果敗則一切皆相反,成歡一役的失敗,使中國軍隊在以後的對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