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其它的候選人呢?且看當時的蜀漢重臣宿將,從歷史角度來論鎮守荊州都有缺陷。
馬超顯然是不行的,他獨當一面,會弄出第四國來。
張飛顯然也不行,徐州丟過一次了,下卞也失守,可見他不善於守禦。
法正,是一個滿寵一樣的人物,善於軍謀,但是作為後來的,在軍中需要藉助劉備的統帥力,他必須和劉備在一起才能發揮威力。
諸葛亮,他一直是蜀漢政權建設的中心,他在哪裡,蜀漢的政權中心就在哪裡,把他和蜀漢的主要部分 -- 益州分開,顯然不妥。
龐統,如果活著當然是一個選擇,和關羽基本持平,他守荊州會比關羽多留心東吳,因為他本來出身周瑜的功曹,熟悉東吳,可是他文重於武,荊州是&ldo;用武之地&rdo;,用他也勉強。
魏延太合適了,可是他戍守漢中前線,也是重任,無法調過來,就算過來,某以為此人和關羽好像前世兄弟一樣,大概結果也差不多。
鄧芳呢?他是少數民族事務專家,用他在東方,屬於南轅北轍。
黃忠,趙雲和李嚴呢?黃忠只是戰將,荊襄熟悉他的人很多,而那時他威望不高,雖有鄉土之情,威懾不夠;趙雲擔任方面軍司令職務時間還短,資歷經驗不足;李嚴是西川土著首領,派他出川,吳蘭雷銅的先例已經有了。
孟達,劉封,黃權,都還不夠獨當一面。
算來算去,關羽是最好的人選,他也的確幹得不錯。
不能因為最後丟了荊州就認為當初的決定有錯誤,比如伍子胥最後被殺,不能認為當初他投靠吳國走錯了路,實際上那是最好的選擇。
好話說完,就要說壞話了。
關羽還是栽在驕傲上。這個驕傲是在水淹七軍以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違背了當時的戰略局勢,把一次戰術進攻變成了戰略進攻,遙封盜寇,威懾許昌,過早的引發了三國在中原的爭奪戰,在蜀漢沒有做好戰略準備的情況下試圖&ldo;以向宛洛&rdo;,也就是說,背反了擴充戰略緩衝地帶的初衷,變成了真正的&ldo;北伐&rdo;。
事關國運,吳魏怎能再以區域性戰爭相視?荊州矛盾頓時激化。兩國對一支孤軍,關羽之敗已在情理之中。他本來是具備帥才和戰略眼光的人,和諸葛亮,劉備配合最為默契,這次卻目空一切,走出傾覆之棋,不但自己兵敗身死,而且把隆中對的戰略格局徹底破壞。其實當時透過上庸和益州的北線交通已經打通,應該見好就收了。下一步蜀軍主力出川才是荊州北伐的時機,這一點關羽顯然是清楚的,利令智昏,蜀國最高層對此的痛切,從壯繆二字已可看出來了。
千萬不要以為羅貫中是小說家,這是兄弟讀三國最為膽寒的一個體會。此人&ldo;有志圖王&rdo;,是用小說寫軍政大書也,他說關羽驕傲,那就絕不是指的如小兒負氣般&ldo;虎女不嫁犬子&rdo;,這傢伙道深阿。。。
[完]
?
2006-01-04 15:26:28
大 中 小
因為蜀國歷史上實際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趙雲的官職一直不如關張馬黃,封號也加之較晚,故有人認為趙雲是三國民間傳說鍛造的英雄。
這種說法薩以為片面,且不說漢水拒營,長坂雄風。從諸葛亮出祁山,也可以看到他在當時世人眼中的地位。
蜀國北伐,一直是魏國憂心忡忡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時間問題。這個局面和諾曼第登陸極其相似,而兩個統帥部的戰術也頗為一致,就是利用疑兵。盟軍在加來派出了巴頓,這位血膽將軍的出現,頓時吸引了德軍的防禦主力,甚至盟軍攻佔諾曼第,希特勒還拒絕調裝甲師增援,要留著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