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那麼,接著就看時間了,周瑜所說的&ldo;十天&rdo;造箭十萬,是不是真的太緊呢?
當然緊了,您沒看魯子敬聽見這數字眼睛都藍了嗎?
口說無憑,咱得算,有數字才能說服人不是?
按照評書說法,當時的確有人算過,那就是魯子敬。當時魯肅計算的結果是需要三十天,所以在周瑜背後給諸葛亮比劃三個指頭,意思是三十天,諸葛亮看了,心裡有了譜,對周瑜說:&ldo;都督,三天夠了。&rdo;於是立了軍令狀。
事後魯肅問諸葛亮你怎麼這樣大膽,居然說三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你說的麼,你比劃三個指頭。(魯肅說我沒有說啊,我比劃三個指頭不假,還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比上來,表示的是&ldo;卅&rdo;麼,諸葛亮說這個我倒未曾留意。。。)就因為這個,魯肅心裡有愧,諸葛亮找他借船借老軍,都只有盡力幫忙。
那麼魯肅算得對不對呢?
不巧得很,兄弟手裡正好有點兒資料,計算一下,魯大夫是內行阿內行。
三國時代造箭的程式和一天的工作量,是不好考證了,但考慮到箭的造型變化不大,用宋代的數字大概也可以反映了。
周瑜聽說諸葛亮承諾三天造十萬支箭,倒也沒覺得這傢伙太離譜,他的看法是這回可抓住一棒槌,敢情諸葛亮不懂造箭,以為箭跟筷子似的削削就能出來,快得很。實際上製造一支正規的箭,包括相當的工序。打箭頭,削箭桿,漆箭身(防水),箭尾膠著三根羽毛,箭的末端還要削出射箭時防滑的稜線,真造起來,是要花時間的。
要多少時間呢?
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宋代的工匠造箭,三個工匠兩天的時間造箭一百五十支。
那麼,平均一下,一個工匠一天可以造箭二十五支。按照三國評話,當時吳軍中專門有一個箭匠營,共計一百人。那麼,一天可以造多少箭呢?如此計算下來,和平時期兩千五百支,三十天可以造七萬五千支,當然這是和平時期的速度,如果到戰時多給加班費外加大鍘刀伺候著,肯定還能快些。這樣,魯肅算三十天可以造十萬支箭,並不太離譜,甚至還可能快些。上限能達到二十四萬支。怎麼算出來的?待會兒說。
如此,您說周瑜要求十天造十萬支箭,不是強人所難麼?怎麼能說是&ldo;公道&rdo;呢?
這個,按照說書的老先生解釋,也有道理。周瑜是準備讓諸葛亮還價的,你說二十天就二十天,三十天就三十天,顯得我大方。但是再長不行了,因為那樣你箭沒造好,曹操就打過來也。只是,到時候我在料上給你做手腳,今天缺翎毛,明天少摽膠,甚至八萬支的箭料當十萬撥給你,到時候再給你按一個貪汙,一個腦袋都不夠我殺。
結果諸葛亮弄出一個三天造十萬支箭來,三天,按照剛才的數字計算,也就是一萬支箭。這回,真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了。
對於孔明說三天造十萬支箭,大家這樣就可以對其誇張有一個數字的認識了吧?
誰能想到孔明有上曹操那兒借箭的怪招呢?
最後,說說那個最多三十天可以造二十四萬支箭是怎麼算出來的。
還是諸葛亮創下的紀錄。
話說諸葛亮立了軍令狀,他不著急,箭匠們替他著急,趕來催著開工,諸葛亮這回有權了正好用一用 – 怎麼有權了?讓他造箭當然有人財物的權利了,不然怎麼幹阿?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於是,第一天,諸葛亮給箭匠們吃了一天的開工酒,第二天呢,又吃了一天的完工酒 (省得你們老惦記著這席酒不好好幹活),第三天。。。
第三天孔明急了,說我不懂造箭你們怎麼也不懂啊?三天能造出十萬支箭麼?你們還好意思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