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謀定後動(第1/2 頁)
昭武三年初,南唐國主李煜赴汴京覲見大周天子,柴宗訓終於得以見到這位,曾在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泰斗級人物。
“南唐國主李煜拜見大周天子,願大周民安物阜,陛下福壽康寧。”
李煜其人淡眉星目,文質彬彬,續著短髯鬍須,確是一副文人的模樣。
“國主請起,若不論君臣之禮,朕乃後學晚輩,國主不必拘禮。”柴宗訓此時還不曾在李煜臉上看出多少傷感故國之意,南唐今猶在,只能看出他似乎帶著幾分愁緒。
“李煜萬萬不敢以先學自居,多謝陛下盛情。煜此番前來,一是前來拜見陛下,二是自請去除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並罷除詔書不名之禮,以示對大周的臣服,望陛下恩准。”
殿中諸臣一聽,這李煜竟然願意自請降稱為江南國主,定是害怕大周在攻滅南漢後,再度拿他開刀。
柴宗訓確實是想將這亂世中,位於南方的最後一處收歸大周,李煜自降其國的想法倒是與他不謀而合。不過李煜自降為江南國主很顯然已經滿足不了大周的胃口,柴宗訓是想吃掉整個南唐,此時藉口答應他,用來拖延時間也是好的。
“國主願自請去國號,免除詔書不名之禮,朕自然是應允的。”
李煜微微鬆了一口氣,此前自己曾上書罷除詔書不名的恩典,大周並沒有答應。先不管此時柴宗訓為何又忽然同意了,李煜心想總算是拖住了大周進一步謀取南唐的步伐。
雙方緊接著客套了幾句,李煜見已經達成了此次赴周的目的,便如實告知柴宗訓,會與其弟鄭王李從善在汴京停留幾日,若有旨意可隨時召見二人。
散朝後,王溥求見柴宗訓,直言自己有一策,可間接敲打李煜,說不準能讓他奉表請降。如此便可不費一兵一卒,使南唐歸於大周。
“陛下,可將李煜之弟李從善扣下,來日再加封與他,讓他前往故地說服李煜歸降於我。”
柴宗訓一聽,原來歷史上這個招數還是王溥想出來的,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最終應是收效甚微。但也不妨一試,還可檢驗一下李煜對大周的“忠心”。
很自然,等到江南國主李煜返回都城之時,其弟被大周“留”下了。來的時候是兩個人,回去卻變成了李煜自己,說不傷心肯定是假的。一直以來,李煜與眾多兄弟的情誼一直都很不錯,還算是一個真性情的君主。
一個月後,柴宗訓加封李從善為泰寧節度使,暗示李煜降周。訊息傳回南唐,張洎等人勸諫李煜投降大周,但他並未理會。
大周內部早已掀起攻打南唐的熱潮,此一戰應該是大周定鼎南方的最後一場大戰,每一人都熱血沸騰,恨不能親赴戰場,親眼見證南方大定的局面。
柴宗訓知道時機已到,便在諮詢過幾位輔政大臣之後,命令有司打造戰船,等戰艦楊帆起航之日便是與南唐開戰之時。
一南唐商人見荊南江河湖泊處,竟然在半年內冒出了許多戰艦,便密告南唐。
“國主,大周打造如此之多的戰艦,定是向著我們、來的,不如我們悄悄派遣一支水師,將所有戰艦焚燬,如此一來大周只能在陸地與我周旋,到時南唐若要取勝也不是沒有希望!”
李煜害怕無端惹禍上身,並沒有批覆臣下的奏本,每日裡只知道自怨自艾,與一幫臣子在宴會上酣飲,與之唱和一些憂愁的悲歌哀樂。不僅如此,李煜還下旨,改“詔”為“教”;改中書、門下為左、右內史,尚書為司會等,並降諸“王”為“公”,以求避諱大周,以示尊崇,祈盼大周能夠放過南唐。沒過幾日,李煜又上奏本自請接受大周封爵,但被柴宗訓拒絕了。
不願見到蘇杭之地遭受戰火摧殘的柴宗訓,給了李煜最後一次機會,他以祭天為由,讓李煜入京。不料李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