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頁(第2/2 頁)
麼就是潰散在湖南境內的散兵遊勇,要麼就是時而為兵時而為匪的雜牌,要麼就是土司,戰鬥力十分堪憂。
吳三桂那邊由於北援荊襄失敗,弟弟吳三輔投敵而方寸大亂,本是連湖南都不願呆下去,一心要往南逃。
謀士方獻亭再三苦勸,指出若擅棄汛地南下,恐明朝再不容他。屆時,一無餉二無糧,兩萬將士何以生存。並言我軍一退尚可,再退恐將士離心,分崩離析。
吳三桂這才聽從方獻亭的意見,於嶽州暫駐,並整頓餘部,將一些他認為有可能投順的將領私下處決。
接到何騰蛟再次北進的請求後,吳三桂猶豫不決,因為他自忖以自己不足兩萬人馬肯定打不過順賊,萬一何騰蛟再如上一回未經交戰就嚇得狼狽而逃,他這路人馬肯定要被順軍盯上。
又是方獻亭勸說明軍此時急需一場勝利,否則軍心士氣必然隨著順軍的不斷取勝而喪失,到那時候下面又有多少人還願意替王爺效死力呢。
吳三桂一想也是,於是回信何騰蛟表示他願意自臨湘西進攻打華容,但前提是總督中軍必須先至。
於是,在七月下旬的時候,湖南方面又湊出了三路兵馬北進,由於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一次明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會師華容。
攻佔華容的是順軍第四軍一部三千餘人,領軍的是旅帥傅貴,此人有一個綽號叫「三柺子」。
二十七日,傅貴撒在外面的探馬發現了由澧縣而來的明軍堵胤錫部,又探查到明軍洞庭湖水師有異動,似在集結人馬有再次北上跡象。
因為手頭只有三千餘人,雖然不怕那幫打起仗來只會跑的明軍,但傅貴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第一時間派人回荊州向軍部求援。與此同時,撤回派在華容附近徵糧的幾百官兵,又動員城中青壯加固城防準備堅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