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皇帝更迭如走馬燈轉個不停(第2/3 頁)
交還土地。劉肇聽聞,親自過問此事,嚴詞斥責:“朕以民為本,豈容爾等胡作非為!”最終,大戶乖乖交出土地五千餘畝,並被罰銀萬兩,用於救濟當地貧困百姓。百姓歡呼雀躍。
永元七年(公元 95 年),關中大旱,糧食歉收。劉肇當即派遣官員前往災區,組織開倉賑濟,並下令減免災區賦稅。同時,他還鼓勵農民種植耐旱作物,推廣新的灌溉技術。關中百姓得以渡過難關。此次開倉放糧,共發放糧食二十萬石,救濟災民數萬戶。
永元九年(公元 97 年),西域都護班超之子班勇請兵出征,欲收復西域失地。劉肇在朝堂之上與群臣商議,有大臣認為勞師遠征,耗費巨大。劉肇:“西域乃大漢疆土,不可丟棄。班勇忠勇可嘉,當予支援。”最終,班勇率軍出征,成功收復西域。此次出征,耗費軍糧十萬擔,兵馬兩萬餘人,歷經數戰,終於凱旋。
永元十年(公元 98 年),太學博士窪丹講學不力,劉肇親臨太學視察時發現當場怒責:“教書育人乃國之根本,關係國家未來,汝這般敷衍,如何能培養出賢能之士?”隨即下令將窪丹革職,並處罰俸半年。
此事傳遍太學,師生皆驚,自此之後,太學學風煥然一新,學子們為求上進更加勤奮好學。劉肇深知教育之重要,不僅嚴整教風,還下令增加太學經費,擴招學子五百餘人,新聘知名學者十數人,使太學規模不斷擴大,學術氛圍日益濃厚。
永元十一年(公元 99 年),劉肇召集大臣商議修訂:“律法當以公正為本,寬嚴適度,不可屈枉無辜。”經過修訂,律法更加合理,民眾對朝廷更加信服。此次刑法修訂,廢除了十餘條嚴酷刑法,新增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條款。
大力推行勸課農桑之策,鼓勵農耕,興修水利,使得農業生產逐漸恢復,糧倉充盈。
在選賢任能上,廣納賢才。他深知人才乃治國之根本,多次下詔求賢,令地方舉薦品德高尚、才能出眾之士入朝為官。“朕欲興漢室,需有賢能之士輔佐,諸位當為朕舉薦良才。”劉肇對群臣說道。在劉肇的治理下,東漢王朝逐漸呈現出繁榮昌盛之象,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強。
公元 105 年蔡倫,東漢桂陽郡人。初入宮為宦官時,憑藉其聰明才智與勤奮努力,在宮廷中嶄露頭角。蔡倫成功改進造紙術。他選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材料,經過多道複雜工序,製造出了質優價廉、便於書寫的紙張
起初,蔡倫將新制出的紙張呈獻給漢和帝。漢和帝見此紙張質地輕薄,書寫流暢,大為驚喜,對蔡倫稱讚有加,並下令在宮廷中優先使用這種新型紙張。宮廷中的官員們紛紛效仿,紙張的優勢逐漸為人所知。
隨著紙張在宮廷中的廣泛應用,其影響力逐漸擴大到民間。商人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大規模生產和銷售紙張,使得紙張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
蔡倫的造紙術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成就。它可以被視為漢和帝時期文化與科技繁榮的一個重要標誌,放在漢和帝重視工藝創新、推動科技發展的相關篇章中,能夠充分展現這一時期的進步與成就。
蔡倫的造紙術透過貿易和文化交流,逐漸傳播到國外。先是傳播到周邊的朝鮮、日本等國家,隨後又傳入中亞和歐洲。這一偉大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蔡倫因其傑出的貢獻,名垂青史。他的造紙術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書寫歷史,也為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勳。
然而,天不假年,延平元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劉肇英年早逝,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但他在位期間的功績,為東漢王朝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英明睿智、果敢堅毅的形象,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
漢和帝於 106 年去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