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陳留書(第1/2 頁)
趙六郎一個人跟隨人流上山錄了籍貫,被告知五日後的辰時初來書院參考,他艱難擠出人群,站到稍微空闊一些的地方緩口氣。
抬頭只見門匾上“赫章書院”四字筆力雄奇,姿態橫生,縱然趙六郎這種只懂皮毛之人都能感到筆走龍蛇之美,由此可想那落筆之人的功力深厚。
赫章書院坐落極高,站在門口往下看,彷彿能伸手觸天,山下人群如螻蟻。
下山到時比上山鬆快很多,人群也漸漸散去,在半山腰有幾座臨山而建的小亭,裡面或坐或站著十幾個錦衣玉冠的翩翩少年,個個風華正茂,朝氣蓬勃。
所談論之話題正是“南陽府加收賦稅之事”,其中主要觀點便是痛斥南陽府官員無能無為,政事腐敗,南陽知府貪得無厭、魚肉百姓。
少年還未踏入濁世,出身高貴,心思純善,身懷浩然氣,敢反天下不平事。
趙老四在離赫章書院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房子,芝麻大點的地,一個月便要二兩銀子,裡面住的是個窮酸老舉才,妻兒都不在身邊,只有個五歲孫子,跟他一起唸書。
趙老四整日不見人影,常常半夜才回來,趙六郎沒人監督,屁股根本坐不住,拔腿就跑出去玩了。
哪老舉才年近半百了還有個進士夢,頗看不慣的趙六郎的不知上進,自持身份,便時常對著自個孫子指桑罵槐,含沙射影。
趙六郎不受絲毫影響,天天往不遠處的一個書肆跑,看昨日沒看完的話本,又尋摸了幾本縣裡沒有的遊記雜食,翻空了口袋才勉強買下。
書肆臨靠視窗每日都有一群文衫書生藉著微弱的光線抄書,換取幾文錢以便購置筆墨之用。
趙六郎見其中一人年歲不大,但字卻寫的極好,就停下多看了兩眼。
那人全神投入,被趙六郎看了半刻鐘才發現自己身邊有人,略有些不自在的開口道:“在下陳留書。”
趙六郎好奇問道:“我叫趙衡,你們抄書一日能掙多少錢?”
陳留書一愣,見他一個小孩,也不覺得冒犯,細細的講解起來,“分不同的書籍,若是一些遊記雜書,價錢就貴上一些,千字六文,其餘的便是千字五文。這價錢與字跡也有關,若是寫的好的,掌櫃便會酌情提價。”
“那你一日能掙多少錢?”
“我每日只來兩個時辰,一日約摸能掙三十文。”
趙六郎又問:“你不用唸書嗎?”
陳留書沒有絲毫不耐煩,誠實答道:“不逢假期便帶回去晚上抄,並不影響學業。”
他一身長衫雖然乾淨簡潔,但能看的出袖口與衣領都有些破爛發白。
趙六郎遇上了個好爹,在袁大郎為了幾兩銀錢的書費發愁的時候,他就拿著自己每月一百文的零花錢攢著買話本了。
石山學堂裡的其餘學生也都是些家境不差的,每日聊的不過就是些吃喝玩樂的事,從來沒有人擔憂過家裡的銀錢,更別說要熬夜抄書來掙錢。
但他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趙六郎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他日後最大的出息也不過是考個舉人捐個官。
可他會喜歡這樣的生活嗎?趙六郎並不清楚。
他在城門口看到那個因為少了一文錢不能進城的老伯時,就想著站出來,是趙老四拉住了他。
說民不與官鬥,這並不是一文錢的事,關乎那些衙役的面子,他們若還想進這府城,就不要當那出頭鳥,被他們記住。
後面果真沒有人敢站出來,最後出頭那個是誰?潭州宋任華!
光是潭州兩字便足以讓世人豔羨了,更別說潭州四族之一的宋家。
也只有這樣的出身,不怕那些衙役官差的報復,才敢無所顧忌的評判、斥責南陽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