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甄家別的沒有,窮的只剩下錢了(第3/6 頁)
在一干吃瓜百姓們以為出現了什麼大官司,想湊湊熱鬧,前來圍觀之際。
突然間…
他們的眼睛齊刷刷的瞪大,不可思議的望著眼前的一幕。
因為…
眼前的官府竟一夜之間變成了醫館模樣,一個個年輕醫者坐在門前,一位中年醫者則坐在大堂中間,這是…開堂坐診。
這些年輕的醫者均是張仲景的弟子,而當中中年醫者則是張仲景本“景”!
開堂坐診,是柳羽提出來的,索性也不找什麼醫署,直接在縣衙,現成的地方,凡是傷寒症患者均可以來診治,分文不取。
而這個“坐堂”的思路…
柳羽是參考的張仲景任長沙太守之後的故事。
那時疫癘流行,許多貧苦百姓慕名前來求醫,時任長沙郡守的張仲景反對封建官吏的官老爺作風,對前來求醫者總是熱情接待,細心診治,從不拒絕。
開始時,他是在處理完公務之後,在後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
後來,由於前來治病者越來越多,使他應接不暇,於是他乾脆把診所搬到了長沙郡大堂,公開坐堂應診。
這也是我大華夏…首創了“名醫坐堂”的先例,他的這一“做堂”的舉動,亦被傳為千古佳話。
這便是後世中醫總是在藥店中“坐堂”的由來。
只不過…
柳羽把這“坐堂”用在了宛城縣衙內,倒是早了張仲景本“景”二十年。
當然…醫者在縣衙坐堂,這等開了歷史先河的大事兒,宛城百姓中圍觀的多,真正去嘗試的卻是寥寥無幾。
兩個時辰,縣衙大門前的人越圍越多,結果卻是門可羅雀。
終於…
有一個剛剛染上傷寒,且病狀頗重的老者在女兒的攙扶下進入了大堂!
這要放在昨日,他就被官兵押送出城,自生自滅了…可因為柳羽的到來廢除了這條政令,使得他有機會來這裡診斷一番。
首例病患,張仲景親自診斷,先是一番望、聞、問、切,接下來,按照《傷寒症》與《金匱要略》中提及的對應方法,以針刺、溫熨、潤導、含下舌藥的方法為其治療。
在無數人的見證下,這位身患傷寒的老叟竟在一個時辰內面色恢復了紅潤,又過了一個時辰,渾身的發抖不見了,頭上的高溫也退去了。
哪裡還有半點傷寒症的跡象。
正所謂…藥到病除!
這下…
整個宛城沸騰了。
開始有人傳出,昨日…也是這位新晉柳太守帶來的醫者,醫好了城外的一個小女娃。
口口相傳…
一時間整個宛城內到處都傳揚著——“玉林柳郎能治傷寒”!
不多時…
數不盡的傷寒患者迅速湧入縣衙。
這些人大多是新染上的病症,並不嚴重,而傷寒症輕症的傳染是很弱的,故而…張仲景與一干弟子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開始為他們一一診斷!
弟子中有遇到複雜情況,拿不準的,就去請教張仲景…
皇甫嵩的漢庭北軍與文聘手下的衙役則負責維持現場的秩序。
單單一個上午,治癒的傷寒症患者就超過百人。
要知道…
這《傷寒雜病論》是張仲景窮其一生針對幾百種病理總結出的方法,經過無數次的佐證,又經過晉時、宋時先進醫術的補充,簡直堪稱是這個時代傷寒症的剋星。
只不過,新的問題已經悄然出現。
“頭兒…”一名官吏見證了無數傷寒患者的痊癒,連連感慨道,“這位柳太守神了呀…這位張大夫也神了呀!”
與這官吏的興奮截然不同,文聘的表情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