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馬縣令(第2/3 頁)
一定要加緊訓練,到時有你們殺賊立功的時候,我也希望你們殺賊了,全部都可以活著回來領賞。”
“今年二月時,我也只是一個伍長,一年不到,我就升到了現在的官職。我相信你們也行,只要你們夠勇猛,不怕死,多立功,拜將封侯那都不是問題。”
“大家不要怪我每天那麼早拉你們起來訓練,我也知道你們很少有怨言,這讓我很欣慰。喝酒時咱們都是兄弟,但上了戰場我就是你們的長官,你們到時若有敢退後者,我必斬不赦。聽明白了嗎?”
“明白。”他們齊聲大喊回答。
李斜每天都和軍士們一起訓練,因為他也要上戰場,他想把自己練成像關羽那樣的萬人敵。
到時候如果關羽不降曹操的話,就由他去斬顏良。
為什麼想要斬顏良,因為李斜知道,曹操和袁紹無論怎樣都必有一戰,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
至於袁紹,他聽取了曹操的謀略,現在正領兵進屯東郡頓丘。
袁紹是渤海太守,但他並不回渤海。
他現在是聯盟軍的盟主,雖然聯盟已經名存實亡,他也還是盟主。
不回渤海的主要原因是不想再被冀州牧韓馥卡脖子。
袁紹進軍頓丘的目的其實很明確,就是要給韓馥壓力,要他讓出冀州牧之位。
他還拉攏了韓馥的部將曲義,讓曲義反叛韓馥。
韓馥征討曲義時戰敗了。
袁紹又派逢紀去聯絡公孫瓚,讓他率兵南下,給韓馥施加壓力。
他這邊又屯兵頓丘,兵馬頻頻調動演練。
南北夾勢,給了韓馥雙重壓力。
韓馥連反叛的曲義都打不贏,哪能同時對付南北公孫瓚和袁紹兩軍。
壓力夠了之後,替袁紹說話的人出場了。
袁紹的家世聲望自不必說,他本人的聲望也是響噹噹,很多豪傑都歸附到袁紹麾下。
韓馥是穎川人,他召了一批穎川人為屬下,像荀諶、辛評、郭圖等如今就在韓馥州牧府謀職。
他屬下的這些穎川謀士,卻都是為袁紹設謀。
荀諶首先就對韓馥說道:“公孫瓚已舉兵南下,諸縣叛而應之。袁車騎又引軍北上,其意不可知量。將軍如今已處危險之勢啊。”
韓馥不是不知,只是他向來少謀難斷,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應對。
聽荀諶這麼一挑明,急忙問道:“那我該當如何?”
荀諶道:“將軍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可與袁氏比嗎?”
“我不如袁。”
“臨危吐決,智勇出眾,可與袁氏比嗎?”
“不如”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可與袁氏比嗎?”
“我亦不如。”
“渤海雖為郡,其實力卻如州。如今將軍有此三不如,而久處在袁氏之上。袁氏乃一時之豪傑,必不願久在將軍之下。況且公孫瓚又提兵南下,其鋒銳不可當。如若南北兩軍夾擊,兵臨城下,則將軍必臨危亡。
將軍乃袁氏故吏,現在又是同盟,不如舉冀州以讓袁氏。則袁氏必厚德將軍,同時北阻公孫瓚,定州安民。將軍因此而有讓賢之名,自身家人亦得安於泰山。願將軍勿再遲疑。”
韓馥還在猶疑,畢竟以州相讓,這有幾人能做到。
穎川的辛評和郭圖、高幹等又從旁相勸。
韓馥經不住這些人威逼之辭的勸說,終於同意將冀州牧之位讓給袁紹。
雖然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騎都尉沮授諫阻。
但韓馥已決定讓出冀州,誰勸都沒用了。
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韓馥傻,以他當時的處境,不讓出冀州他也守不住,最後也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