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開拓城市(第1/3 頁)
“阿姨,如果要建工廠,你覺得是在鎮上還是在村裡啊?”
陳斌老家不在鎮上,而是在村上,背後就是一大片土地。
“這些我也不懂,但是要我說,還是在村裡好,東西都是現成的,只是運輸不方便,像我們去鎮上,騎車還要十幾二十分鐘”
陳母想了想,把現在的情況大概說了一下。
“快遞來取倒還好,就是不知道後面那片地適不適合種蘿蔔、黃豆”
徐文豔好奇的問道,如果是走這種模式,好像可以用現在開始逐漸流行的一句話:天然無汙染。
“種肯定沒問題的,蘿蔔都是冬天,夏天剛好種毛豆,中間再重點辣椒”
說起種地,陳母是來了興趣,給徐文豔科普了一下。
晚上回到賓館,徐文豔把資料整理好後,準備明天和陳斌電話溝通一下。
不過徐文豔也沒有在大晚上在街道上游走,誰知道會遇到什麼?
第二天九點多,確認陳斌方便後兩人電話聊了一下。
“陳總,作坊我建議是放在村裡,您家周圍不遠有一個不久之前蓋的門面房,我看了一下大小,足夠前期的規模了,按照您母親說的,鹽豆子的工序其實不難,地方足夠,通風和環境也好,如果後面需要擴建也方便,周圍的土地還沒有用。
其次,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天然無汙染的概念,後面這邊都是耕地,可以直接種原材料,讓人吃喝放心”
聽著徐文豔的描述,陳斌大概有譜了,這人確實有能力,分析東西也可以落地。
“恩,你說的確實不錯,這樣吧,你把你說的那個門面房拍一下照片給我,先去了解一下,買和租分別是多少錢,然後,我記得鎮上是有賣大缸的,你回頭看看,需要錢的話你和我說一下”
又聊了一下徐州公司的事,陳斌隨後結束通話了電話。
徐文豔隨後找了一個車,來到村裡詢問了業主後,也打聽了一下費用,買的話要20萬,這還是因為現在地便宜。
而陳家本來就有可以種的地,倒是也不用去租地種,而且等產業開始穩定後,周圍的村民肯定都會跟著種,不然地放在那種別的,一年也不一定賣的出去,大部分人家都是種自家吃的玉米、小麥什麼的。
瞭解了全部的情況後,徐文豔接到了邳州市政局的通知,營業執照已經好了,食品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也好了。
徐文豔坐大巴車前去領證、辦章,稅務登記。
各方面都弄好後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銀行對公賬戶弄不了,想要開戶,資質齊全外還需要場地。
想了想,徐文豔找了當地的蛇頭,花了一千塊搞定。
當所有東西弄好後,和陳斌彙報了一下,隨後把租金、購置款也講了,陳斌思索了一下隨後說道“先租吧,裝置什麼的,你讓我媽準備就好,她知道要弄什麼”
思索了一下,還是租吧,買的話等明年再說。
“好的,租期是3年,這邊先和對方溝通”
徐文豔得到許可後也開始和業主溝通了起來,確認了合約、租期,費用,爽快的敲了章,付了款!
忙完這些,一天又結束了。
徐文豔陪著陳母把大缸買了回來後,也聯絡了當地的安裝監控的店,把一應東西弄好後,已經是10天后了。
這期間,連帶合同徐文豔都給搞定了。
雖然人性難以揣測,但是監控裝置還是是個證據,而且每次發貨出去,都是有記號的,可以說是最原始的溯原始碼了。
除了鹽豆子,還有一些乾貨也都從其他地方收購了過來,徐文豔把東西各帶了2份,本來想自己帶走的,但是想想太重了,還是直接寄快遞吧!
當然,這期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