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 頁)
和洶湧澎湃的長江,激發著她的靈感。她足跡所至,畫筆不停,十分勤勉。白晝,她在蒼茫雄渾、廣闊壯麗的大自然中度過;黑夜,在燈光下,閃動著她揮毫作畫的倩影。辛苦勞累使她日漸消瘦,但她絲毫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和攀登。
作為第一次享受集體生活樂趣的潘素,具有很多新鮮的感受。過去一直是同丈夫卿卿相依,這次是與同行們說說笑笑,除去旅途之勞累,過去冷暖是丈夫掛在心上,今日是同行們互相幫助。她作為此行唯一的女性,責無旁貸地承擔了一些老畫家的生活服務工作,所以相互之間甚為融洽。
“昔日的嬌小姐,貴夫人,如今成為風塵僕僕的女畫家啦,變化太大了。”人們願意和她開個玩笑。
“喂,此次集體寫生感覺如何?”人們在探測女畫家心靈中的東西。
“收穫很大,樂趣很多。”潘素回答得十分利落。
“還有呢?”
“還有,昔日我隨同丈夫登黃山絕頂,遊峨嵋山巒,覽莫干山景,觀太白山嶽,臨華山險境,攝衡山景緻,攀泰山山峰的情景不時出現在眼前,與我近日所觀景色常常幻化在一起,我似乎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解放前,她隨丈夫遍遊祖國各地。山川、田野、街道,哪裡沒有她的足跡,河流、碑林、寺院,哪裡沒有她的汗水,她創作的根基深厚,是一些山水畫家難以與她相比的。”知情的惠孝同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
潘素的條件確實很優越。她遠覽山水,走遍名山大川,近觀真跡國寶,悉心揣摩,又加之她十分勤奮,所以創作出精品力作,也不足為怪。
不久,他們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女畫家久久地駐足平地拔起、奇峰羅列的山峰下觀賞。那山峰有如玉筍、翠屏,又如巨象、駝峰,形態萬千,景色各異。她與同行者登上山峰,山間多有巖洞,洞內是奇態異狀、琳琅滿目的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洞景山色,很耐人尋味。接著,他們又登獨秀峰頂,臨伏波勝境,鑽龍隱洞,賞月牙山寺,領略南希山之奇妙,爬象鼻山,覽寶塔山的奇觀……他們邊登山,邊觀賞那條從東北流來又向東南流去的灕江。秀山縈迴,青山綠水,山水相依,家家農舍,點點漁舟,茂林翠竹,河洲斷續,田野似錦,構成了一幅無限優美的畫卷。
潘素忘情了,陶醉了。她勾勒著一幅幅寫生稿,在一幅畫稿上,她寫下了韓愈的“江做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她認為,在歷代眾多詩人吟詠灕江的詩作中,韓愈的這兩句足以概括桂林山奇水秀的特色。
一個半月之後,潘素隨同其他畫家,滿載收穫和喜悅,回到了北京。
這時,全國第二屆美展時間已經臨近。
丹青煥彩 飲譽畫壇(3)
女畫家的畫室裡擺滿了不計其數的寫生畫稿。潘素正處在創作的構思階段。她徜徉在畫稿中,宛若又置身於大自然的千山萬水之中。
面對一張高128厘米,寬65.5厘米的宣紙,她情思湧動,神情專注地凝視著這張白紙。良久,她提起一支狼毫,只見畫筆在紙上跳動、飛舞,紙上現出山的輪廓,一層淡綠色作為底色,接著一層一層地敷石綠和石青,勾線則用深草綠和花青,點苔用草綠,偶爾用墨,然後再加石綠……
又是一個深夜,這幅青綠山水畫卷進入了最後的創作。她新增幾筆之後,滿意地放下了,又拿起了墨筆小狼毫,在畫的右上方題寫了《灕江春晴》幾個字,又在“潘素”二字下面蓋上兩方印章。她有條不紊地做完了這一切,順勢坐在畫案右邊的沙發上,習慣地用手理了理烏黑的頭髮,雙目微閉,由於精力過度集中,她太勞累了。
休息片刻,她把左腕抬起來,看了看錶,已過午夜,可丈夫書房裡的燈依然亮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