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論教育學與人(第2/2 頁)
系。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促進者,而學生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教師指導,促進其發展,這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係,從根本上說是一種雙主體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教師與學生都處於動態發展中。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基本處於一種不平等關係之中,這種不平等關係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師生地位不對等傳統教育之中教師作為教育過程的中心地位,而學生則處於從屬地位,二是師生交往方式不平等傳統教育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主要是單向是交往,而在現代教育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是主要是雙向是交,三是教師的權威與學生的服從關係不平等。在傳統教育中,教師的權威來源於知識能力的,而學生則是提名於教師服從於教師的權威,然而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的權威來源於他的知識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而學生則是由於其勤奮聰明的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而被吸引到教師的面前來。
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關係,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的大小,發展程度等,最終都要由師生之間的關係決定,以此教育教學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是教育學生的兩個重要問題,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課程與教學問題常常被混淆起來,所謂課程就是有關某一門學科某一類知識體系的設計,因此在教育中課程是關於人的知識體系設計的問題,而教學則是關於人如何學習知識的問題,有著將課程與教學看成兩個獨立的領域,但這些仍不能解釋這兩個問題直接聯絡。課程與教學之間既存在著密切的聯絡,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一門學科或一個知識體系,就是一定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所反映出來的關於客觀事物以及規律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將課程與教學看成兩個彼此孤立的領域,如果我們把課程與教學看成兩個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的領域,那麼就應該認識到,課程與教學是密切聯絡密不可分,他們都是關於人的知識體系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整體目標和效果。
六、解放與人——對教育學研究的反思
在人的意義上理解教育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始終都要面對和處理好人與物人與文化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始終要把人放在教育研究的中心位置,對於教育研究者而言,如果把教育活動僅僅是為一種認識活動或技術活動,僅僅是為一種工具,那麼我們就會忽視教育的主體價值和人文關懷,所以我們進行教育學研究時,必須要把教育作為一種人文關懷,而不是看。成一種科學的研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