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2 頁)
從這個定律可以推匯出,曹豹之前支援的很大可能就是陶謙長子。
而很可能是支援陶謙次子的陳登、糜竺等徐州本地士族在劉備入徐之後,果斷拋棄了陶謙次子,光速跳船,支援起了劉備。
若是換了其他人,這事很可能辦不成。
光是雙方達成互信就可能耗上許久,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可能達成這樣的政治合作。
但劉備不一樣,這裡面可是藏著非常隱蔽而關鍵的內在因素的。
這一切裡最重要的人就是盧植。
盧植是劉備的老師,這是一個極其關鍵的人,他成為了劉備和陳登乃至大半個徐州士族互信的基石。
盧植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叫陳球,這人在靈帝時期官拜三公,擔任太尉,而他正是陳登的父親陳珪的親叔叔。
這層關係,讓劉備和陳登成了遠房師兄弟。
盧植第二個老師是大儒馬融,而袁紹的四叔叫袁隗。
袁槐是董卓的舉主,袁家實際的掌控人,導演了洛陽之變,藏在幕後操控誅殺十常侍的大黑手。
這個袁隗的老婆,正是馬融的嫡女,他也是馬融的正牌女婿。
這層關係,又讓劉備和袁紹成了遠房師兄弟。
而陶謙是袁術的傳統盟友,立場一直都是反袁紹的。
因此袁紹會非常樂意,甚至是主動幫忙促成劉備接手徐州,成為自己的盟友。
這樣不但徐州化敵為友,還削弱了死對手公孫瓚和袁術的力量,還同時限制了不老實的小兄弟寡婦曹的擴張野心,簡直堪稱一舉三得,神來之手。
至於劉備呢?
他只需要和公孫瓚和平分手,就能得到諾大的一個徐州,他又怎麼拒絕的了?
所以,陳群才會認為徐州是個大漩渦,力勸劉備留在豫州發展,別去徐州摻和這些破事。
劉備卻怎麼也捨不得這麼大的一份基業,不顧陳群的阻攔,接掌了徐州牧。
也正是如此之多的內外因存在,劉備才能很輕易的就與公孫瓚和平分手,接手徐州的產業,下一刻就和剛剛還打生打死的曹操的後臺老闆袁紹結盟。
這一切,都是陶謙兒子們所做不到的。
而劉備有武力,陳登代表的徐州本地地主有糧食,糜竺代表的本地商業豪強有資金。
正是這三個人有錢有糧有兵,勾結在了一起,才會這麼輕而易舉的繼承了陶謙的“遺志”,暫時壓下了其他所有人的不滿。
可這只是暫時的,而且這些不滿是在積蓄著而不是消失了。
曹豹最為尷尬的就是,整個徐州都知道他一直支援的人是陶謙大公子,而陶謙死了之後,整個丹陽派又團結在了他身邊。
這讓曹豹憂心多過高興,畢竟丹陽派是個什麼東西,曹豹自己還能不清楚嗎?
這就是個匪徒集團。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