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架空歷史] 《奇情柳永》作者:青鳥春歌【完結】
備註:
小說以柳永與四十五代孫柳昶雙向穿越為主線,見證了柳三變在軍事、藝術、新詞和愛情方面創造的奇蹟。
他不僅是風月場中的浪子,也是充滿正能量的社會精英,他看似遊戲於風花雪月的花花世界,實則擁有充滿奇趣的苦樂人生。
=================
☆、第一節 知府薦詞范仲淹
杭州知府孫何到底是真的重情義還是在演戲,這是柳三變這個梨園奇才沒法判定的,不過柳三變的新詞出現在范仲淹的書案上則是千真萬確的。
卻說柳三變前往杭州知府拜會孫何,負責護衛的人不相信知府會有像柳三變那樣年輕的故交,這是憑著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得出的結論。
孫知府是遠近聞名的少壯派,可謂少年得志,令眾多人羨慕,但畢竟比柳三變大得多。他為人講究禮數,善於接交朋友,獎掖後進,尤其重視有知識的才智之士。
這不,在下人的阻攔之下,柳三變上門拜訪沒能稱心,孫知府心裡忐忑不安,經受著悖離友情的情感煎熬,讓本來的儒雅之人發起火來,下令讓人將柳三變追回來,並且親自出迎,用以彌補友情之過時。
其實,柳三變與孫知府並非朋友,也不是特別熟識,只是彼此傾慕相惜而已。柳三變拜會孫知府,目的並不純正,並非出於真正的友情,而是為將來的仕途著想,為表達對這位仰慕者的欽佩而已。
而孫知府異常重視與柳三變的友情,一是尊重柳三變是遠近聞名的新詞聖手,二是考慮到與柳三變父親的關係,因此,甘冒朝廷避諱之規定,願意與之晤見。
這種態度,並非孫知府對柳三變一人,對待比柳三變還小兩歲的范履霜,即范仲淹也是這樣,他與范履霜更是惺惺相惜,同屬少年得志之人,同是具有改革意識的少壯派,不過,孫知府看來,范履霜遠比他優秀,比他前程遠大,其傾慕之情表達得更加直接。
在孫知府的眼裡,也許都將這兩位年輕人當作難得的奇才,范履霜政績顯赫,年輕有為,而柳三變文才卓越,頗有建樹。也許,他真的想在兩個年輕人的交往方面牽線搭橋,形成互補,相互影響。
柳三變拜會未果,而孫知府追趕出來,也許是出於對柳三變的一種關心。或許在孫知府的心裡,早已關注柳三變,早已考慮到幫助柳三變成才,幫助柳三變擺脫脂粉氣的困擾,體現新詞方面,顯得更加大氣,更加富有男子氣概,將文武之氣綜合為一體,而范履霜的生活環境正是柳三變急需的。
孫知府哪裡知道,柳三變與范履霜早已神交已久,心心相印,相互傾慕,彼此珍惜。而更深的淵源,則是柳三變的父親柳宜因為兩朝為官之故,對待同僚更加謙和,更加世故,更加平易近人,尤其對待少壯派則更加和善友愛,而且與范履霜還是忘年之交。
柳三變贈送《望海潮》詞的當晚,負責知府護衛的官員,即阻止知府大人接見柳三變的人,興沖沖地將裱褙好的新詞掛在知府的客廳之中的側牆上。忙了一天,有些疲憊的孫知府深知該詞承載著柳三變的情誼,常識告訴他,成名之人用於贈送的詩詞,不能一概認為是最好的,是登峰造極之作,起碼也是拿得出手的。
於是,他挑選了側牆對面的一把椅子,坐下來品茶的同時,準備好好地拜讀拜讀,領略其中的思想寄託和藝術成就。殊不知,剛讀了兩句,孫知府就感覺神清氣爽,十分佩服,驚嘆不已,簡直是神來之筆。
他放下茶杯,走了過去,我的天,太美了,他在心裡驚呼道,狀寫出了杭州的優美景色,反應出杭州的繁榮昌盛,彷彿看到了杭州商賈雲集,碼頭一派繁忙景象,經濟發展,政治清明,一派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