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祖母並不正面回應,繼續引導道:&ldo;子房與道家結緣,也與武夷山結緣,山中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便是潛心研習之所,子房曾在此隱居苦學《太公兵法》,也許會因此留下與有緣人喜結衣缽傳承之緣。&rdo;
柳三變聽祖母如是之說,激動萬分,轉動靈活的眸子裡裝滿了渴望,他走到祖母身邊,牽著衣襟懇請道:&ldo;一定與子房結緣,熟讀《太公兵法》,明日便可前往!&rdo;
祖母十分滿意,也十分得意:&ldo;好好好,我兒志趣高遠,目光遠大,豈有不助一臂之力的道理,明日前往,陪我兒好好學習!&rdo;
於是,祖母吩咐女傭們各自準備第二天遊山求學之所需。
次日,曙色未露之時,柳三變便在屋裡來回走動,時兒看看準備的飲食,時兒檢查可能需要的紙筆墨硯,興奮異常,興致極高。
祖母自然高興,尤其高興的是小小年紀便能有如此周全的自理能力,她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她想,這個小孫子,絕對是個可造之才,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即使再怎麼辛苦,無論如何受累,心裡也是甜滋滋的。
&ldo;祖母祖母,子房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哪裡研習《太公兵法》,我們便前往那裡,可好?&rdo;小三變太有目的性了,這便是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具備的性格特點,也是性格優勢。
&ldo;那是當然!&rdo;繼祖母更加喜愛這小孫子了,她蹲下身子,握往他的小手,親了一下道,&ldo;吾兒並不知曉,子房是三國遊龍,大海任其潛遊,必然追求思維靈動,技巧靈活,運用靈便,並無精習之定所!&rdo;
&ldo;此是為何?&rdo;柳三變歪著小腦袋問。
這時女傭們準備妥當,等待出發,繼祖母點頭表示可以出發,一邊回答小孫子的提問:&ldo;人活,便學問活;人呆,便學問死。活學助世,死學害世。活學者青史留名,死學者默默無聞。活學者建功立業,驚天動地;死學者碌祿無為,銷聲匿跡。&rdo;
老女傭問祖母道:&ldo;如此高深,小小年紀可懂?&rdo;
&ldo;為何小覷於我?&rdo;柳三變抗議道,&ldo;活學才能活用,活用更可活學,爾等可懂?&rdo;
雖說柳三變不會也不敢在女傭們面前頤指氣使,但在學問方面,他可是寸步不讓的,別說是女傭,就是家中的眾多進在舉子面前也是如此,這也是不隨波逐流的成功人士必備的學術品格,是獨樹一幟的先決條件。
到了一處洞天,洞門開鑿于丹霞石壁之上,洞天門檻開鑿得整齊講究,給人金碧輝煌之感,祖母協助柳三變翻過門檻,裡面寬廣幽深,再進二十餘丈,來到一處地方,洞頂有一小孔透進一束亮光,照著五個蒲團似的石墩,中間那個石墩高聳而寬大,四周各一個稍微顯得低矮而窄小。
&ldo;這是為何?&rdo;柳三變指著石墩問道,&ldo;奈何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莫非學問也是可以厚此而薄彼的嗎,也需要等級劃分的嗎?&rdo;
&ldo;相傳此乃子房聚眾研習之所!&rdo;繼祖母吃驚這小孫子能有如此高妙的問題,若不是生在官宦之家,這麼丁點兒大的孩子,還在野跑,還沒見過任何世面哩!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
&ldo;為何有五個座位?&rdo;
&ldo;開放之學,有緣者眾,精思者助,精進而獲益深,精用而成果顯。&rdo;祖母一邊講一邊觀察柳三變的反應,見他若有所思,但一臉茫然時,又淺近地道,&ldo;集思廣益,讓有興趣的人一起來研究探討,所謂學問之於實踐,不思則不深,不辯則不明。吾兒,可知?&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