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夏國農墾集團(第2/3 頁)
春再說。
前者很好解決。
帶著人去草原上搶一波就行。
蒙古牛雖然不是耕牛,但也可以用於耕田。
而且第一年不指望種田。
就是去先建立商屯,選好合適的開荒農場……
就是農場。
像松花江流域要想建立穩定的農業只能廣種薄收,或者說走機械化農場的路線,雖然這個時代無法搞現代農業機械,但一樣有畜力農業機械可以使用。
畜力一樣可以機械化。
馬拉收割機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就誕生了。
雖然只是收割而已。
但也比單純的人力提高几倍效率。
從中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等全套的畜力農業機械,在十八到十九世紀間,全都已經在美國得到了廣泛使用,雖然和現代大型農業機械的確沒法比,但也遠超過純粹人工。最多隻是增加飼養牲畜的成本,但在這個時代的東北,遍地都是可以放牧的草場,飼養成本可以很低。
另外還可以出去搶。
而且可以搞農牧複合體,在開荒種田同時搞畜牧加工,比如說各種乳製品和肉罐頭。
農牧業跨國公司。
的確就是跨國。
他在朱元璋那裡獲得聖旨批准的就是大夏國農墾集團。
屬於大明的外資引進專案。
這個還很對朱元璋胃口,在他看來外資引進就是給他送錢,畢竟地是他的,人也是他的,打了糧食還是他的,楊豐能得到什麼?而且楊豐無論得到了什麼,都是要在大明消費,他製造的各種新式農具,各種新的農業技術,一樣會在大明得到推廣,可以說帶動了整個大明的產業升級。
大明又沒專利一說。
楊豐只要造出這些機械,並且經過實踐的確有用,那朱元璋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推廣。
他對種田有種痴迷。
他可以對別的不關心,哪怕貨幣制度,對外開拓,這些在種田面前都屬於次要的,作為一個封建君主他很會抓重點,他知道吃飽飯的人是不會造反的。
所以他才對楊豐提出的這個農墾集團爽快答應,就是因為他思考一圈發現自己全是好處,然而他卻忘了一點,民智在這個過程中開啟了。
先進的生產關係建立了。
進步的思想傳播了。
刁民們誕生了。
君君臣臣的封建制度被不斷侵蝕直到垮塌。
所以接下來楊豐需要做的,就是用劉姐傳過來的資料,在大明儘可能地製造出這些機械。
肥料問題不用考慮。
那裡的土地已經夠肥了。
另外需要考慮的是除蟲,不過搞除蟲菊的確需要時間,但另外還有一種在化學時代前得到過普遍應用的農藥……
“魚藤?”
楊文愣了一下。
“毒魚的,魚藤。
應該是兩廣這些地方,瓊州應該很多。”
楊豐說道。
三大傳統殺蟲植物,除蟲菊,魚藤,菸草,菸草肯定暫時不行,實際菸草也能用於農田,菸草泡水殺蟲還是很有效的,但魚藤粉卻是古老的農藥,所以完全可以使用。而且這東西是臨水之處生長,本來就屬於野草性質的,不會佔用農田,唯一的問題也就是人力去採集。
“這個容易,找那些衛所,讓軍戶餘丁農閒給你採集就行,只要你給錢他們當然樂意。”
楊文說道。
“那就交給你了。
不過我要曬乾了的,至於價格這個可以另外商議。
但我不是隻要一次,而是以後年年都要,而且要的量不小,所以他們最好別竭澤而漁,到時候全採光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