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誰稀罕這個玩意(第2/3 頁)
眼。
也不知是不是老爺子對袁睿太相信了,目前都到了這個地步,老爺子一點都不急。
郡主可不一樣,她是真的有點擔心了。
大半年過去了,聽說那邊的情形越來越不好。
“姐姐,你說相公都去了這麼長時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他呀,在外不知怎麼自在呢,怎麼會想著回來。”郡主不禁撇了撇嘴。
“姐姐,要不,要不,我帶著希文去潭州看看,”小河輕輕問了一句。
“其實也可以,不過二哥說,過段時間,他成親的時候,可能相公會回來,還是等他回來後,再商量怎麼辦。”
郡主不是隨便吃醋的人,這麼長時間,相公那裡還真確實需要有個人跟在邊上了。
二哥當時回來,跟老爺子商量了,最好找個機會讓袁睿回來一下,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處理。
如果不是這次的事情太突然,魏國公都想著找個時間跟聖上提這個事情的,可惜,這件事發生的太過於突然,只能等待下次的機會了。
辰州府古稱沅陵,位於潭州以西,衡州以北,與蜀州相鄰。辰州算是個多民族雜居的區域,漢人僅佔三分之一,有一半的苗人和少部分的侗族、瑤族等其他民族。
辰州府的盧陽縣就在武陵山苗人與武岡寨的中間,東臨武陵蠻不到二百里,西靠武岡軍寨不到百里,算是漢苗中間的一個緩衝地帶,以往大部分的漢苗交易也在這裡進行。
自從朝堂在靖州設立交易司,盧陽這裡就變得尷尬了,其他府縣的很多物品就不在這裡進行交易了。這樣一來,附近的漢人所能拿出的東西遠遠不能滿足苗人的需要。
盧陽縣衙也沒有辦法,靖州本來屬於貴州巡察使司管轄,跟潭州相互沒有關聯,二就是靖州交易司更是直屬戶部。
別說靖州府,就是貴州巡察使司也管不了,更不是一個知縣可以指手畫腳的,有意見也只能憋在肚子裡。
盧陽知縣不像潭州大部分的官員那樣正在為了水災發愁,盧陽因為地勢的原因,這次幾乎沒有受災,不管是作物產量還是其他的農事,都很正常。
盧陽知縣柳景林本來就是蜀州廣安府人,家庭出身一般,祖上做過小吏,父親是縣諭裡的講授。
所以他從小就精讀詩書,加上天資還算不錯,在熙寧九年的科舉中名列二甲五十七,被直接授盧陽知縣,到現在已經任職六年了。
本來他是希望自己能回蜀州做官的,可當時吏部選官,他一沒人脈,名次也不靠前,二呢,家境一般,想要拿銀子出來打點都沒有,只能眼看著好幾個一等縣被同年的了。
盧陽呢,不是很差的地方,按說也應該是個比較熱門的地方,可是有一點,盧陽的苗人太多了,很多新任進士對這樣的環境還是比較在意的,就把盧陽空出來了。
他不一樣,在蜀州待了二十多年,土生土長,不但對苗人熟悉,對其他民族也有很多的瞭解,吏部官員正愁沒有官員願意到盧陽,有個送上門的,馬上就給了機會。
柳知縣有些風聞,說是山上的苗人越來越不滿了,不單單是怨言那麼簡單,還可能會有一些過激的手段。
開始柳知縣沒有太在意,畢竟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經常有這樣的風言風語,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大家還是要湊合著過日子的。
對於柳知縣來說,即使他知道了苗人可能會對漢人不利,想做準備也不容易,根本做不到什麼封城、抓人這樣的事情。
也許,在一般漢人的縣城裡這樣的事情很簡單,可是在盧陽這樣苗人佔了一半多的地方,縣城裡到處都是苗人,真要是想對苗人動武,不說什麼訊息洩露這樣的小事,搞不好,根本不用城外的苗人,僅是城裡的苗人就能把漢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