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竅的講解(第1/2 頁)
小禍害將死穴危害一一看清,牢牢記在心中,不敢麻痺疏忽。
他還想再往下多看幾處死穴講解,但感覺他已耗費了許多時辰,便決定暫時不看死穴講解,以後有閒暇再看。
他乃將書翻至有關人體竅門的講解。
書中講道;竅乃內氣執行的關節孔洞,乃身心之機要,溝通天地之橋樑。《黃庭經》有云:‘中有真人,衣朱衣,抱玉策,居丹田,呼吸廬間入帝鄉,此所言之‘丹田’,即為修行之初竅,乃藏精納氣之所。
且竅者,非僅指有形之體穴,更含無形之神意。譬如‘心竅’,乃心靈之門戶,需心靜如水,方能洞察世間萬物之微妙。又如‘眼竅’,非但觀物,更需觀心,以慧眼識真偽,見性明理。
道家修煉,講究天人合一,竅之開啟,實為內外相合,陰陽平衡之道。譬如修煉‘命門之竅’,需配合呼吸吐納,引天地之清氣入體,化凡胎為仙骨,及至飛昇。
竅者,與經絡穴位相聯,然其非穴位也。穴位者,僅能局域為用,而竅則通乎全體。夫竅者,內通臟腑,外應天地,其功之大,不可勝言。經絡者,氣血之通路也,穴位者,經絡之要衝也。然竅者,超越經絡穴位之限,貫通內外,協調周身。故竅之重要,不可不察也。
竅之開闢修煉,其法有三:吐納、調息、導引。此三法必經“前三田”,即上、中、下三丹田;又過“後三關”,乃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更有“三竅”,曰陰竅、陽竅、中宮竅。合此九竅,方得竅之開闢修煉之妙法也。夫吐納者,納天地之清氣,吐體內之濁氣,以養其身;調息者,調呼吸之節奏,勻氣息之出入,以和其神;導引者,引氣血之執行,導經絡之通暢,以健其體。九竅相通,氣血周流,方能達修煉之境,成大道之果。
何為三關?人之一身,骨節眾多,毛孔密佈。後有三關,其名甚異。尾閭者,位於脊椎之下盡頭處,乃內腎之竅所通之處。自此關始,有一條髓路,號曰漕溪,亦名黃河。此路乃陽升之徑,直至兩肩夾骨相對之處,名曰夾脊。又上至腦,即為玉枕。此三關,乃人體之要隘,通於內外,關乎生死。
尾閭關,其形如尾,居下而守。夾脊關,如夾脊之狀,中而持之。玉枕關,似玉之枕,上而護之。三關相連,如鐵鏈之環,緊密無間。其中髓路,如江河之流,貫通上下,滋養周身。陽氣循此路而上,如旭日東昇,驅散陰霾,煥發生機。
三關之重要,不言而喻。守之者,能強筋健骨,通經活絡;失之者,易氣血凝滯,百病叢生。故修煉者,必重三關,以通其道,達於至境。
道家也稱“九竅”為:明堂、洞房、泥丸、氣府、鵲橋、重樓、鳩尾、絳宮、黃庭。
明堂者,心之宮城,神之靈府。九竅之尊,萬化之始。靜則神凝,動則氣生,開闔之間,天地同頻。古之真人,修於此竅,以通神明,達於至道。
於道家而言,明堂非但肉體之穴位,更是心靈之殿堂,是靈魂棲息之所在。它位於眉心之處,隱於無形,卻又聯通內外,是人與天地、宇宙溝通的橋樑。
靜,乃明堂修煉之初階。修行者需尋一清幽之所,閉目凝神,意守眉心。此時,萬念俱灰,唯餘一息尚存,彷彿整個世界都隨之沉寂。於這無垠的靜謐中,心神逐漸凝聚,如同天光初露,照亮內心深處那片混沌之地。
靜極思動,當心神凝聚至極致,一股微妙的能量便開始在明堂處湧動。這便是“氣”,道家修行之根本。氣生則血行,血行則神旺。修行者需順應這股自然之力,引導其遊走全身,疏通經絡,滋養五臟六腑。此動非外動,乃內氣之動,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明堂神能顯現的跡象。
一旦修煉深入,修行者會逐漸感受到明堂的開闔之妙。開時,如門戶大開,吸納天地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