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各有因緣(第2/3 頁)
。
當著寧安華的面,弓九隻敢稍微和寧安青對了個眼神,寧安青的目光卻一直黏在他身上。
——寧安華不在家,林如海和寧瀟嚴格遵守寧安華的規定,堅決不許寧安青和弓九見面。
寧安華帶走了羅十一,知道弓九武藝高強,別人防不住他,為防他被相思燒壞了腦子,做出“爬牆”之類的事,林如海讓寧瀟直接帶人住在寧安青院外,又命菊露和寒燕時刻必有一人跟在寧安青身旁。聖旨到之前,他便猜到了皇上會派弓九去西北,便將東北近二十年的卷宗全找了出來給他做參考,還命江明越、溫澄和郡主府的幾個屬官日日教他讀書寫奏章,有空還會親自與他討論,把他的時間全部佔滿。
弓九十歲出頭進的儀鸞衛,也讀了幾年書,一筆字還寫的不錯,但文化水平總體來說只能算夠用,和江明越、溫澄這些正經要考科舉的沒法比,和林如海更有極大差距。
義勇侯還每日至少抽一兩個時辰學習,身為前科探花的未來姐夫親自教他,他便鉚足了勁兒學,幾乎要比從前學醫、習武還認真。
所以,寧安華回來之前,寧安青和弓九已有三個月實打實連面都沒見過了。
弓九行禮:“弟拜見姐姐,給姐姐請安。見過青姑娘。”
這聲“姐姐”,他叫得非常自然,毫不生疏。寧安華臉上笑意深了。
寧安華端坐不動受禮,寧安青起身避開,還了半禮。寧安華讓他們都坐。
寧安華直接問:“你來所為何事?”
弓九儘量讓自己的視線不移向青兒:“弟是為聖旨而來。”他提示:“不知是否請青姑娘迴避。”
寧安華笑:“當年我的親事便是我自己全權做主。青兒似我,何須迴避。”
她問:“我先聽聽你打算怎麼辦婚事。說罷。”
弓九起身,也直言:“弟七月便要出發。時間緊迫,若要趕在出發前辦完婚事,只能從簡,太委屈了青姑娘。青姑娘年歲尚小,也應多陪伴姐姐幾年。且弟去金泉關赴任,必是一路急行,青姑娘同行,恐身體也吃不消。是以還望姐姐寬恕,容弟在金泉關安定下來,再擇吉日,備禮求親。具體求親之期,還請姐姐親選。”
寧安華非常滿意。
但她留下青兒不是當擺設。她是真的會聽青兒自己的想法。
當著弓九,寧安青不好意思說。寧安華便先讓弓九退下了。
寧安青才說自己的主意:“若全依我,簡簡單單的就好。可我也知,我和他的婚事,算姐姐和陛下的臉面,必定不能簡辦,只能他先過去,我再去。只是西北局勢未必比當日的東北簡單。而既定了親事,便……榮辱一體,他孤身一人赴任,有穆氏的前車之鑑,西寧侯必定謹慎無比。若有我一個年輕、體弱、無知的夫人一起,可能會簡單些。”
見寧安華並無惱意,她繼續說:“所以,還是他先去金泉關,婚期……最好定得早些。”
寧安華心情頗為複雜地看了寧安青一會。
孩子長大了,是該放手了。
她讓拿曆書來,和寧安青一起圈定了兩個日子。
一個就在十日後,今年五月二十四,是弓九給寧家下聘。
一個在一年後,建平十八年四月二十九,寧安華會提前送寧安青到金泉關,在這個日子送她成婚,成為“慎勇伯夫人”。
寧安青在寧安華懷裡痛哭了一場:“我不是捨得姐姐,我……”
寧安華表示她明白:“還沒走呢,忙著哭什麼?把眼淚省省,明年再哭罷。”
她擼著青兒的頭髮:“只可惜安碩不能送你。”
“不如送完你回來,我到南海看他去?”寧安華越想越覺得不錯。
她帶著蓁蓁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